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二十七章 我挖我自己墙角

第六百二十七章 我挖我自己墙角(2 / 3)

感激涕零?欣喜若狂?</p>

或许吧!</p>

但更大的可能,还是会让人失去对皇权的敬畏。</p>

就像那黔之驴的故事!</p>

向太后是很清楚,这大宋的文臣士大夫们的心思的。</p>

尤其是那帮新党大臣们的心思的!</p>

“无为者上之道,有为者下之道……”</p>

“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详在于臣……”</p>

于是,堂而皇之的公开宣扬:道则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p>

而这些话,他们是说给皇室听的。</p>

所以,天道就是指皇帝,人道指的是大臣。</p>

过去的文彦博,还只是说:陛下乃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天下人治天下!</p>

新党,从王安石以下,主张的可是——天子行天道,天道无为,不应该干涉人间庶政。</p>

这人间庶政,让吾等贤士大夫们,在当代的新圣人(王安石)的率领下处理就可以了。</p>

赵官家您啊,歇歇吧!别微操了好不好?</p>

这就是王安石二次罢相的真相!</p>

也是元丰元年开始,旧党势力回潮的背景。</p>

更是先帝托孤,之所以要选吕公著、司马光,而放弃王安石的缘故。</p>

那可不仅仅是顾忌姑后,惧怕皇嗣难保。</p>

更是忌惮王安石!</p>

其他人说要当周公,也就图一乐!</p>

王安石真要回朝,那他就肯定会当周公!</p>

这些事情,向太后心里面和镜子一样清楚。</p>

因为她的丈夫,在重病卧床时,与她交过底。</p>

除了二大王赵颢,就属王安石,最让她丈夫忌惮!</p>

这样想着,她就看着赵煦,轻轻抚摸着赵煦的头,鼓励道:“都是一家人,六哥与太母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便是了。”</p>

而在同时,一直在向太后身边的尚宫张氏,已经在向太后的暗示下,悄然退到了帘外。</p>

为可能的封口做准备。</p>

没办法!</p>

这大宋的士大夫们,一旦看到了皇权的软弱和可欺。</p>

就一定会得寸进尺!</p>

仁庙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迹象了。</p>

如今的话,他们必然跳脸!</p>

这一点,作为士大夫家的女儿,向太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p>

赵煦笑着颔首,道:“母后、太母,可还记得,我在去年曾请向、高两位国亲去熙河,为熙河亡魂建寺祈福?”</p>

两宫点点头。</p>

“除了建寺之外,我还请了两位国亲,在熙河种些木棉……”</p>

两宫当然知道这个。</p>

当时她们知道后,还在心中欢喜——官家(六哥)果然仁善,这是变着法子赏赐呢!</p>

只是,绫锦院的事情怎么就拐到木棉身上去了?</p>

“两位国亲自履任后,便在熙河上下,发动百姓,晓瑜州郡良善,垦荒为田,于那渭河、洮河等流域,广种木棉。”</p>

“数日前,两位国亲就已经运回了第一批采摘的棉铃……”</p>

“总计是十一万五千余斤!”</p>

两宫听着到这个数字,忍不住咽了咽口水。</p>

多少?十一万五千余斤!</p>

“如今这些棉铃,皆已在专一制造军器局中,由沈括指挥工匠,以其所发明之轧棉机去仔!”</p>

“以一匹吉贝布,幅宽两尺两寸,长四丈,率用棉花约四斤,向、高两位国亲此番运回之棉铃,去仔之后可织得吉贝布三万余匹,以市价二十贯算,值钱六十万余贯将近七十万贯!”</p>

“而这只是第一批运回汴京之棉铃!”</p>

“以两位国亲所奏,今岁熙河各州,种有棉田十万余亩,亩产棉铃约十一二斤,去仔之后至少百一十万斤棉花,可织得棉布近三十万匹,价值六百万贯上下!”</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