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六百四十四章 跑官(1 / 4)

接下来两天,整个大内,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p>

各家外戚和命妇们,纷纷入宫道贺。</p>

庆寿宫里,从早到晚都沉寂在喜庆之中。</p>

也就是因为高遵裕的缘故,向家、高家在尘埃落地前,还不敢半场开香槟,不然她们指定能搞出更大的排场。</p>

而在这些喧闹中,石得一的探事司,向赵煦上报了一个消息。</p>

驸马都尉、晋州观察使王师约的孙女与孙家正店的孙赐的长孙,定下了婚约。</p>

赵煦听完,抿了抿嘴唇,问道:“驸马都尉的那位孙女,今年几岁了?”</p>

“回禀大家,似乎是三岁……”</p>

“这么急啊!”赵煦轻声道。</p>

石得一低下头去,不敢接这个话了。</p>

赵煦也不再说什么了。</p>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p>

权贵和商贾的联姻,是没有人能拦得住的。</p>

现代如此,在大宋同样如此。</p>

而且,大宋的情况比之现代要特殊一些。</p>

因为在大宋,嫁女对贵族来说,是个很花钱的事情。</p>

级别越高的贵族,嫁女要给的嫁妆就越多!</p>

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p>

一位公主出嫁,仅仅是嫁妆,就要准备至少价值七十万贯的嫁妆!</p>

若算上昏礼、建宅费用,起码奔着百万贯去了。</p>

赵煦的父皇,当年就曾与大臣们吐槽:“嫁一公主,至费七十万缗!”</p>

便是普通百姓、平民,想要顺利的把女儿嫁出去。</p>

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p>

数十年前的庆历时代,范仲淹创办义庄,在其义庄中规定,范氏宗族的女儿出嫁,可从义庄支三十贯助嫁!</p>

民风如此,以至于民间有谚语:盗不过五女之门。</p>

谁家要有五个女儿,连盗贼都会绕着他家走。</p>

因为傻子都知道,这家肯定没有钱财可被盗的。</p>

于是——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p>

所以,权贵家族,为了避免嫁女儿嫁个家道中落的结局。</p>

常常会将庶出的女儿下嫁给商贾,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嫁妆支出,顺便还可以赚一笔彩礼。</p>

而商贾们,也乐意娶一个权贵家的女儿,以此攀龙附凤,并获得来自权力的保护。</p>

于是,这种婚姻,在事实上成为了一种交易。</p>

所谓的女儿,更像是这场交易的添头。</p>

与之相反的,则是每次科举发榜后的榜下捉婿。</p>

商贾、权贵们,为了抢一个进士女婿。</p>

直接砸钱!在榜下,用丰厚到难以想象的嫁妆来招婿。</p>

这其实,同样是一种钱权结合。</p>

王师约不是第一个做这种事情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p>

“还有什么事情吗?”赵煦看向依然站在自己身边,没有离开的石得一。</p>

“回禀大家,确实还有个事情……”</p>

“嗯?”</p>

“权京西路转运使向宗旦,前些时日入京时,据说曾在秦赵国太夫人面前,说了许多曾学士的好话……”</p>

“其由携厚礼,去见了高家的高公绘、高士充等人……”</p>

向宗旦,是向宗回、向宗良的堂兄。</p>

赵煦听着,眯起眼睛来,道:“难怪太母昨日,问我是否还记得出知扬州的曾学士。”</p>

“看样子曾布是想回朝了!”</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