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六十四章 宗泽的梦幻之日(1)

第六百六十四章 宗泽的梦幻之日(1)(1 / 4)

出了锡庆院,赵煦又到了太学旁的敦教坊,视察正在这里兴建的太学藏书阁。</p>

这座在建藏书阁,应该是全世界第一座公立图书馆。</p>

一旦建成,其将拥有数十万卷藏书。</p>

其中不乏古籍孤本和皇室秘藏的残卷。</p>

更将拥有大量的书法拓片与名画副本。</p>

届时此地,必将成为天下文人的圣地,也必将成为世界文明的宝藏。</p>

如此重要的圣地,自不能马虎。</p>

所以,赵煦也为这座藏书阁选了个好地方——以杨景宗旧邸,赐太学为藏书阁。</p>

杨景宗,就是保庆皇太后,后来的章惠皇后的弟弟。</p>

其死后追赠安武军节度使、太尉,谥庄定。</p>

杨家在其死后,虽然衰落,但依然是京中勋贵,在汴京城内,尤其是在京禁军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力——杨景宗生前,曾一度以建宁军留后,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算是仁庙的钱袋子。</p>

赵煦即位后,杨家人迅速向他靠拢、表忠。</p>

无论是清偿市易务欠款,还是后来的处理侵街违章。</p>

杨家都是最积极的外戚。</p>

所以,赵煦也投桃报李,给与了杨家很多优待。</p>

不仅仅将一个杨家的孩子,带到身边,作为伴读。</p>

还提拔了好几个杨家人,出任在京禁军的高级军官。</p>

而这几个人,如今跟着宋用臣,在河北打灰,宋用臣奏报说,这些人都是堪用的。</p>

至少在打灰方面,没有丢其祖辈的脸——杨景宗算是大宋外戚打灰第一人。</p>

如今的苗授,不过带着人修修院子,凿凿水井,就被人冠以‘凿井子太尉’的名头。</p>

而当年,杨景宗可是以太后弟弟的身份,带着禁军到处揽工程!</p>

在京禁军的天赋点歪了的责任,起码有一半责任是这位当年的太后弟弟的。</p>

那,这座宅子是怎么到的赵煦手里的?</p>

很简单——杨景宗死后,杨家人就赶紧把这宅子还给了朝廷。</p>

这是因为,这宅子在一开始根本就不是杨景宗的。</p>

而是权相丁谓,专门给自己建的。</p>

说起来,也是叫人唏嘘。</p>

当初,丁谓得势的时候,营建此宅,承包营建的正是杨景宗——始,宰相丁谓方盛,筑第敦教坊,景宗为役卒负土第中。</p>

然而,这座宅子丁谓无福享受,刚刚建好,丁谓就已经失势,被贬崖州。</p>

章献明肃太后,便以仁庙的名义,将这栋丁谓自己掏空家底建造的豪宅,赐给了自己的小姐妹杨太妃的弟弟。</p>

杨景宗活着的时候,杨家自然能心安理得的住在这里——杨景宗的堂姐,是保庆太后,保庆太后是抚养仁庙长大的人。</p>

但杨景宗一死,杨家人哪里还敢住这里?</p>

要知道,外戚霸占宰相的宅邸。</p>

哪怕这個宰相是公认的奸相。</p>

但,士大夫们怎么忍得了外戚霸占宰相的宅子?</p>

保庆太后在的时候,或许没有人敢得罪。</p>

但保庆太后一死,杨家就有些不好受了。</p>

等杨景宗一死,他们的压力就越发大了。</p>

杨家人也是聪明,知道守不住,就将之还给了朝廷,其后,这里成为车营务的官署以及国子监的雕版刻印之地。</p>

直到今年,赵煦开发靖安坊,为了得到舆论谅解承诺将汴京学府的利润的一半,用到兴学上。</p>

其中,流向太学的钱款,接近一百万贯。</p>

赵煦从中拿出三十万贯作为太学藏书阁的营建经费,又将这杨家旧邸赐给太学,充为藏书阁用地。</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