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专一制造军器局……</p>
这可是人尽皆知的天子家产,由天子家臣沈括执掌。</p>
等闲人轻易接近不得。</p>
更不要说深入其中了。</p>
赵煦已看向在自己身边侍奉着的冯景,吩咐道:“冯景,给宗俊士准备造一块铜符,再与沈括打个招呼,宗俊士可随时出入专一制造军器局!”</p>
“诺!”</p>
宗泽当即顿首:“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p>
赵煦笑道:“朕可不是只为爱卿一人!”</p>
“朕明日会下诏,太学内舍生以上,可自由出入武学、算学、律学,并旁听诸校讲学。”</p>
“此外,在京诸司,内舍生以上,皆可呈文申请参观、游览……”</p>
依三舍法,太学设三舍:外舍、内舍、上舍。</p>
三舍生次第依考核而迁舍。</p>
其中,外舍额定两千人,内舍三百,上舍一百。</p>
内舍生以上,就有特权了,可以被视作统治集团内部的成员。</p>
但窝在太学读死书,显然是很难培养出人才的。</p>
只有让太学生们在校期间,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活动。</p>
才可能培养出人才来。</p>
这是赵煦在现代的经验,也是他反思了上上辈子绍圣兴学的教训总结出来的。</p>
至于这些太学生会不会捣乱?</p>
放心好了!</p>
太学生们在校期间,有两种考试。</p>
一考行,一考艺。</p>
行就是品德言行,艺就是文章经义策论。</p>
所谓两优,就是行艺皆优。</p>
所以,大宋的太学生才会那么有精神!</p>
但这么有精神的太学生,却一直窝在太学里,天天皓首穷经,赵煦都快急死了。</p>
所以,他的安全需求一被彻底满足。</p>
他立刻就奔着太学来了。</p>
见宗泽都只是附带的,用宗泽为突破口,带动太学生们走出象牙塔,接触现实社会,并参与其中,然后再从中挑选出堪用的、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培养,这才是赵煦真正的目标!</p>
……</p>
送走宗泽与黄裳。</p>
赵煦便命人招来了陆佃。</p>
陆佃进了御所拜手问安之后,赵煦就命冯景给其赐座。</p>
等他坐下来后,赵煦就问道:“陆先生,黄司业将要赴任西京,但国子监不可无司业。”</p>
“未知先生,可有贤才愿与朕举荐?”</p>
陆佃咽了咽口水,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起来。</p>
他正要开口举荐一位相熟的新党干将。</p>
但话到嘴边,却咽了下去。</p>
因为国子监司业,管的是太学生们的品德言行。</p>
也就是太学两考之中的行。</p>
其职责与他这个专门管教学与考核的管勾太学公事是相对的。</p>
所以,怎么可能让一个新党背景的人来太学担任国子监司业?</p>
便是中立的也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