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回过神来,看向自己的弟弟,神色变得极为精彩。</p>
这就叫王安礼好奇了起来,问道:“陛下遣那内臣深夜来传旨,所为何事?”</p>
王安石沉吟片刻后,道:“官家看我这犟老头在这江宁吃他的俸禄不干事,有些不开心了……”</p>
“这不,给了我一个差事……”</p>
他将手中小册子递给王安礼,脸色却是有些犹豫和迟疑。</p>
“叫我兴学校!”</p>
“这是好事啊!”王安礼不大理解。</p>
王安石笑了:“和甫看吧!”</p>
“这是假我之口,而行天家之事!”</p>
王安礼接过那小册子一看,只扫了第一页,顿时也惊呆了。</p>
“陛下……陛下怎会如此?”</p>
让一个儒生,放下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反过来给别人的道开路?</p>
那比杀了他们还难受!</p>
绝对不会有人做的!</p>
尤其自己的三哥的脾气还是那么犟!</p>
王安石却并没有和王安礼想象一般有什么怨言或者芥蒂,反是道:“和甫认真看。”</p>
王安礼点头,继续看下去。</p>
这才慢慢的舒展开眉头来。</p>
这册子上,并没有讲什么经义,只在第一页一笔带过了格物致知四个字。</p>
剩下的内容基本就是在阐述那位少主的心思了。</p>
这位少主先是大赞了庆历兴学、熙宁兴学。</p>
然后又称赞了太学。</p>
但在同时,他也提出,现在的太学生,只学经义不好。</p>
经义之外,应该博览群书,应该学习百艺。</p>
至少也该和孔子推崇的一般:礼、乐、射、御、书、数皆具。</p>
所以呢,这位陛下希望他的兄长,能在江宁府,开一个新学校,专门收学生,在正常讲经之余,传授术算几何之术,讲那计算、钱谷之事。</p>
“汴京有算学啊……”王安礼有些不太懂:“缘何要大费周章,命三哥在江宁也办一个学校讲算学?”</p>
王安石悠悠的道:“若老夫没有猜错,官家可能是想将术算几何之术,纳入太学考评之中,也算学分……甚至可能想将术算几何的题目,放在发解试、礼部试甚至殿试上!”</p>
王安礼瞪大了眼睛:“啊!这怎么可能?天下士人如何会答应?”</p>
本来科举就很卷了。</p>
现在皇帝还要加码?谁受得了啊!</p>
“所以,才要叫老夫出来做这个事情啊……”王安石道。</p>
若是他的话,影响力自然不一样。</p>
又因为是在江宁府,汴京那边恐怕没什么反应。</p>
同时,王安石三个字,又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p>
至少可以带起一股风潮来。</p>
“那三哥的意思是?”王安礼问道。</p>
王安石的脑海中回荡着童贯带来的口谕。</p>
他的手指则摸了摸那本小册子上的纸张。</p>
在文字下,藏着细节。</p>
而他已知,这些细节可能决定将来新学的成败。</p>
“君有命,臣岂敢不从?”他轻声说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