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庆寿宫确实权势滔天,他或许还敢赌一下——反正,脸皮这种东西,只要丢掉,那就会发现升官越来越快。</p>
就像邓绾所言:笑骂由汝,好官我自为之!</p>
可问题在于,那庆寿宫已是注定要撤帘归政。</p>
就连时间,恐怕也不过三五年了。</p>
哪怕是现在,少主也已经开始掌权。</p>
两宫听政,将渐渐变成皇权的辅助,成为代替还未成年,身体还未发育成熟的少主,代理权力的过渡制度。</p>
他若在这个时候,巴巴的跑去做了这种事情。</p>
那可不止是天下唾弃这么简单。</p>
还会被人打上一个‘不忠于官家’的标签——圣君在朝,汝却谄事女主,意欲何为?</p>
再说了……</p>
就算他写了词头,门下省的那三位给事中,都会行驶封驳权的。</p>
所以,除非庆寿宫将现在的中书省、门下省的所有中书舍人、给事中全部罢黜。</p>
再换上愿意给她写词头,肯通过诏书的人。</p>
不然,这个事情绝无可能通过。</p>
而庆寿宫能办到吗?</p>
很显然,办不到!</p>
别说是太皇太后了,就算是当年的先帝,也无法一次罢黜所有中书舍人与给事中。</p>
因为,这样做的代价极为严重。</p>
一旦如此都堂宰执们必然集体请辞——以现在的情况看,钱勰觉得,更可能发生的事情是,韩绛、吕公著,效仿韩琦故事,率群臣集体入宫,逼庆寿宫撤回罢黜诏书。</p>
这样一来,庆寿宫除了撤帘外,没有其他选择。</p>
两宫垂帘,将变成保慈宫垂帘。</p>
……</p>
福宁殿,东阁静室之中,匆匆入宫的李宪,跪伏于赵煦面前,顿首拜道:“臣死罪,伏望陛下惩处!”</p>
说完,李宪就摘下了自己的幞头,紧紧的趴在地上。</p>
他自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p>
外廷的士大夫文臣,本就欲除他而后快!</p>
去年,文臣们就曾对他发动过无数攻击。</p>
幸亏少主知晓他的功劳,也知道他的忠心,将他保了下来。</p>
故此,这一年多来,李宪在汴京是任劳任怨,就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的办着少主交代下来的差遣。</p>
谁成想,隔了这么久,他都不带兵,甚至连军营都不进了。</p>
但外廷的士大夫还是不肯放过他。</p>
如今,甚至指责一位待制级别的重臣曾经‘谄事’,甚至是‘奴事’于他。</p>
这帽子太大!</p>
李宪是接不住的。</p>
自是急匆匆的入宫——甭管有没有罪。</p>
先认罪再说!</p>
“都知何罪之有?”赵煦命冯景扶起李宪。</p>
“坐下来说话吧!”赵煦轻声道。</p>
李宪那里敢,只站着,低头道:“罪臣已受弹劾,岂敢于御前就坐?”</p>
在大宋便是宰执受到弹劾,也要立刻闭门,同时上书请辞,以示自己是绝对忠于天子,乃是天子的一块砖,国家的一把土,天子想让他去那就去那,国家需要他是什么,他就愿意变成什么!</p>
何况是李宪这样,在统治集团内鄙视链底层的过气内臣?</p>
“坐吧!”赵煦再次温言相劝。</p>
李宪再拜,依然不敢坐。</p>
赵煦也不强求,只是问道:“都知说说看……”</p>
“都知与那叶康直到底是什么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