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看,曾、苏两位舍人近来都有什么活动?”赵煦问道。</p>
石得一奏道:“大家,曾舍人这几日,连连参与了数场诗会,与汴京名士踏雪游园、唱和,颇受欢迎!”</p>
“尤其是受邀参与了左谏议大夫鲜于侁的家宴,听说写了好几首不错的诗词……”</p>
赵煦嘴角微微翘起,似乎想到了什么,用着讥笑的口吻,语气轻佻:“这左谏议大夫,还真是懂得如何投桃报李!难怪我在宫中都听说过,左谏议大夫鲜于侁有着‘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的赞誉!”</p>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p>
这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p>
赵煦的脑海里,忍不住浮现了现代大洋彼岸的那个首位黑人总统的形象。</p>
此人此事,恰若彼人彼事!</p>
竟能如此相像,不可思议啊!</p>
石得一听着,赶忙低下头。</p>
他自知道,鲜于侁的事情。</p>
此人是一个聪明人,也是一个很善于包装自己的人。</p>
当初,早在王安石还没有上台的时候,他就已经到处在说王安石的坏话了。</p>
曾多次公开下断言‘此人心怀不轨,定会祸乱天下’。</p>
王安石上台后,更是处处想方设法的和王安石唱反调。</p>
王安石要往东,他就向西。</p>
王安石不喜欢谁,他就公开赞扬谁。</p>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鲜于侁最大的标签,就是‘反王安石’。</p>
这样的人,在大宋官场上从来不缺。</p>
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宰执的反对者。</p>
从而寄希望于得到那位宰执的政敌的关注、提拔、重用。</p>
甚至在未来,成为大小相制里的‘小’,异论相搅中的‘异论’。</p>
同时,此人与苏轼、苏辙兄弟交好。</p>
当年,乌台诗案中,鲜于侁在扬州为官。</p>
彼时,昔日与苏轼交好的人,纷纷与苏轼绝交,乃至于焚毁书信,以防自己被牵连。</p>
只有鲜于侁‘毅然往之’,与苏轼相见。</p>
因此,鲜于侁被贬西京洛阳。</p>
而他在洛阳,却因祸得福,成功融入旧党元老圈子,成为如今天下著名的‘贤士’、‘名臣’、‘能吏’。</p>
更因苏轼苏东坡的吹捧,而成为元祐时代,御史台的明星人物。</p>
所以啊……</p>
石得一揣摩着赵煦的心态,暗道:“恐怕大家对鲜于子骏不满的很呢!”</p>
想想也是!</p>
大家对先帝所用的大臣,素来保护、爱护。</p>
而鲜于侁曾将王安石往死里得罪。</p>
在大家眼中,这左谏议大夫的形象可想而知。</p>
赵煦却不再继续评价此事,只问道:“那苏舍人呢?”</p>
“苏舍人也参与了鲜于大夫府邸上的诗会……”石得一答道:“此外,舍人昨日,还应张节度之邀,过府相见……”</p>
赵煦一听,眼睛就亮了起来:“是吗?”</p>
然后,他低低的嘟囔了一句,石得一根本听不懂的话。</p>
好像是叫什么:“西游记诚不欺我!”</p>
西游记是什么?</p>
石得一不懂。</p>
但他知道,这还是在讽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