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零二章 墙倒众人推

第七百零二章 墙倒众人推(1 / 4)

随着两宫同意赵煦的意见,将相关奏折留中。</p>

元祐元年也走到了尾声。</p>

十二月庚戌(二十七),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吕惠卿上奏言:河东路贫于他路,唯绛、晋二州稍为有力,然自元丰八年以来,屡有大旱,绛州、晋州颇为受累,乞朝廷推恩,恩免绛、晋两州明年赋税。</p>

表上,早已经闭门称病的左相韩绛,上表称,河东一路,因受西贼、北虏所胁,百姓赋税颇重,今又遇灾,百姓诚为所苦,伏望朝廷降恩。</p>

韩绛这表章一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什么情况?</p>

你韩子华生平不是最恨吕吉甫的吗?</p>

不过,考虑到韩绛马上就要退下来。</p>

故此,对其请求,无论都堂还是两宫,都是欣然应允。</p>

于是,这一次的效率快到飞起,第二天,都堂就奉诏进拟熟状。</p>

以河东贫弱,绛、晋二州又为国负担多年(这两个河东经济强州,分别对口支援葭芦寨、吴堡这两个战略要塞,负担很重!)的名义,降诏有司,恩免河东明年两税,并特旨提高绛州、晋州的宽剩钱截留比例,从四成提高到六成,以便这两州雇佣民夫,兴修水利,修缮道路。</p>

而,御史台那边,在看到宰执元老的意见被留中后,也没有闲着。</p>

对着鲜于侁、上官均、苏辙、曾肇开始了扣帽子、掀底裤,挖黑料。</p>

先是,监察御史王觌,上表弹劾曾肇。</p>

他学习了乌台诗案新党整苏轼的先进经验,利用这几天时间,将曾肇过去在秘书省、国子监还有在舍人院里写的公文、词头,全部挖了出来,然后逐一审阅(要不是赵煦已降诏,私人言论,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他恐怕还会去找曾肇的诗词文章的毛病)。</p>

也是曾肇自己屁股不干净,真被他挖出了黑料!</p>

前段时间,朝廷不是举行了元祐元年的馆阁试吗?</p>

作为中书舍人,曾肇负责了那些考过馆阁的官员的词头撰写工作。</p>

可能是因为新除中书舍人,曾肇有些得意忘形,以至于用错了好几个典故。</p>

尤其是,其中一封词头上,居然写了【不负于知己】这样的文字。</p>

王觌一看到这五个字那几个用错了的典故,立刻来了精神。</p>

然后就抓住不放,对曾肇穷追猛打。</p>

在其弹章中,王觌先是指出:“中书舍人不比其他,须得文行具高,极天下之选,有器识之士,方能得任!”</p>

而曾肇,连典故都用错了。</p>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事故了!</p>

所以,必须罢黜,必须治罪!</p>

更何况,曾肇还敢在词头里写‘不负于知己’这样的话。</p>

他什么意思?</p>

暗示那些考过馆阁的官员,必须感谢他这个‘知己’?</p>

明晃晃的挟私恩以求回报!</p>

于是,反手就给曾肇扣了个‘不忠’的帽子——古者荐贤所以为国,非为己也。贤者受荐,不敢谢恩私门,示本意非私相与也!</p>

而曾肇,却要别人感谢他?</p>

这就是不知为臣之道,不知事君之义。</p>

这样的人,别说留在朝廷了,就算和他活在一个地方,王觌都说他要受不了了——此匪人也,匪人在高位,臣之耻也,臣誓不与匪人比肩!</p>

除了弹劾曾肇,鲜于什、上官均、苏辙,也被王觌一起弹劾了。</p>

但相比于曾肇,王觌弹劾这些人的火力就明显弱了几分。</p>

所以,真正的狼灭们开始出手!</p>

侍御史吕陶,果断出手,弹劾鲜于侁,昔年曾枉法纵亲,给亲戚朋友批条子,给他们的买卖开绿灯。</p>

这事情都不用查。</p>

因为托苏轼的福,如今天下人都知道,鲜于侁有‘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的好名声。</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