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京朝官从仁庙开始,就一直在两千八百人上下波动,选人则一直在一万上下来回。</p>
但,光是每三年的进士就有四百多。</p>
此外,恩荫、奏举官,每年都有三四百人。</p>
差遣是有限的,而官员却在不断增加。</p>
大宋朝廷对此几乎束手无策。</p>
最后只能是发明各种各样的条贯,将官员的任职年限不断下调。</p>
一个县令,常常才刚刚熟悉一下辖区情况,规划好施政,朝廷的调令就来了。</p>
因为,有几十甚至上百人在汴京等着他离任。</p>
熙宁兴学之后,这个情况就更严重了。</p>
士大夫越来越多,但差遣却固定不变。</p>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民间。</p>
土地恒定不变,但人口却在不断增长。</p>
于是大量百姓,涌入城市。</p>
汴京城城外的九厢十四坊,现在已经只有老天爷才知道,到底住了多少人?</p>
也是因为城外的土地,被大量占据。</p>
导致汴京菜价涨上天。</p>
这一切的一切,就像一条不断收紧的绳索,死死的勒着大宋的脖子。</p>
新党上台,解决不了。</p>
旧党上台,还是无能为力。</p>
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局面。</p>
于是,新党上台搞裁军,希望解放财政,让国家有钱来办事。</p>
而旧党上台,就开始搞扩军。</p>
目的是,稳定城市,特别是东南大城市的无业流民。</p>
将其中的青壮强者,编入厢军,让他们饿不死,同时也不至于没有事情可做,天天瞎想、乱想。</p>
万一想着想着,有人想通了,把旗一举,这东南就要乱套了。</p>
但,在现代留学十年的赵煦知道。</p>
现在的大宋,所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其实是一个问题——产能过剩!亟需找到倾销的地方!</p>
无论是人口、官员还是商品,都需要找到一个倾销的地方!</p>
不然的话,这大宋王朝是吃枣药丸的。</p>
看着吕公著,赵煦轻声道:「朕当时曾问过皇考……」</p>
「朕问……」</p>
「父皇所言,我朝二十四路十五府两百三十八州之地,养不活这亿兆生民,也给不了天下士大夫、读书人一条出仕的康庄大道。」</p>
「但,若我大宋有的不仅仅是二十四路十五府两百三十八州之地呢?」</p>
「若是有四十八路、九十六路甚至是一百二十八路呢?」</p>
「如今的一切问题,岂非是迎刃而解?」</p>
吕公著听着,眼皮子跳个不停。</p>
他本以为,先帝已经很激进了。</p>
但他没有想到,赵煦这个在外界眼中宽仁的少主。</p>
比先帝激进了不知道多少倍!</p>
与之一比,先帝属于是老成稳重的温和派了。</p>
至少先帝,是不敢喊出让大宋二十四路变成四十八路、九十六路乃至于一百二十八路这种话。</p>
他连忙道:「陛下!」</p>
「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啊!」</p>
他怕的就是这个!</p>
穷兵黩武,最终只能民不聊生。</p>
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