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p>
可怜当年庆历新政,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矢志于改变世界,中兴国家。</p>
可结果范仲淹去世后,这一个两个三个,都成为了当年</p>
庆历新政的时候,站在他们对立面的那些人。</p>
甚至,比那些当年的守旧派,还要顽固,还要迂腐。</p>
屠龙少年,终究变成了自己少年时痛恨的那条恶龙!</p>
赵煦想到这里,便微微抿起嘴唇来,心中对吕公著的猜疑,开始泛滥。</p>
因为,当年熙宁变法的时候,吕公著的学生李常,也曾在其中上跳下蹿。</p>
譬如说,李常在担任右正言的时候,曾上书赵煦的父皇,谈论青苗法的害处。</p>
他说——我听说啊,有些地方的官府,没有把青苗钱借给百姓,却让百姓还利息。</p>
赵煦的父皇问他——卿有什么证据吗?若有,朕一定彻查!</p>
李常却死活不肯说,也不愿意拿出来。</p>
然后就拍拍屁股跑路了。</p>
学生这样,老师能好到哪里去?</p>
不过,这次回朝后,李常的立场,却偏向了中立。</p>
甚至觉得青苗法也很好了。</p>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这个熙宁变法时,强烈反对变法的大臣,成为了和苏轼一样在朝中格格不入的人。</p>
他不止支持青苗法,认为不该废黜。</p>
也支持免役法,觉得这是善法,不可动摇。</p>
如今,李常在朝中,算是最积极参与韩绛的役法检讨和青苗法条例修改的大臣之一了。</p>
想到这里,赵煦内心的猜疑,才渐渐逝去。</p>
看向吕公著的眼神,重又变得温柔起来。</p>
这可是吕公著!</p>
吕夷简的儿子!</p>
能和富弼一样吗?</p>
吕公著却在这短短的片刻中,心情好似过山车般跌宕起伏。</p>
因为,他明显看到了面前的少年官家眼中的猜疑。</p>
也明显感觉到了官家的一些肢体语言,变得疏远、冷淡。</p>
这让他心惊肉跳!</p>
以为,自己要被官家猜忌了。</p>
而一旦被猜忌,他这个宰相,恐怕马上就可能被罢免!</p>
好在,官家终于还是恢复了正常。</p>
语气依然是和煦、亲近的。</p>
甚至,对他的称呼,也再次变成了”吕爱卿”。</p>
「吕爱卿啊……」</p>
「圣人的教诲,朕自然不会忘记。」</p>
「兵者乃是凶器,若非必要,若无必要把握,朕绝不会轻言用兵!」</p>
这是实话!</p>
在现代留学十年,让赵煦知道,所谓战争,其实只是政治的延续。</p>
而经济则是政治的基础。</p>
没有经济,就不要讲政治,因为混乱的经济,必然导致国家混乱。</p>
国家都乱了,还打个屁?</p>
赶紧投了吧!</p>
所以啊,不打亏钱的仗!</p>
「就像章相公去岁南征交趾……」赵煦道:「王师本可渡江,灭亡交趾!」</p>
「但朕却认为,富良江以南,乃是泥潭,即使打了下来,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p>
「于是命大军在富良江前停下,并与交趾和议。」</p>
吕公著赶忙送上一个马屁:「陛下圣明,此实天下之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