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新报什么底细?</p>
文彦博清清楚楚。</p>
所以他知道,这是奉旨放话!</p>
虽然,他也不清楚,宫中到底为何要搅动这场风波。</p>
但配合着宫中给都堂施加压力,却是他和宫中形成的默契。</p>
……</p>
夜幕已经降临。</p>
但庆寿宫中的太皇太后,却坐立难安了。</p>
她问着被请来的赵煦与向太后母子:“官家、太后,那北虏水师,果然胜了高丽水师?”</p>
赵煦颔首:“回禀太母,据那高丽义天僧所言,确有此事!”</p>
“北虏水师,如今已全有高丽外海,高丽水师只能龟缩于其王都附近海域防备!”</p>
作为大宋最资深的恐辽症患者之一。</p>
太皇太后顿时忧心忡忡:“自古不是北人善马,南人善舟吗?”</p>
“这契丹人,怎来的水师?”</p>
赵煦道:“太母,北虏素有水师!”</p>
“其立国之初,便有着大量舟船,助其转运粮草甲械……其后灭渤海,三讨高丽,皆有水师随征!”</p>
自古,经略辽东或者半岛,都是需要水陆并进的。</p>
也只有水陆并进,才能讨平辽东、半岛。</p>
太皇太后叹息一声:“这可如何是好?”</p>
“太母,只能是加强我朝水师,在登莱之间,设镇建军,以卫京师、社稷!”</p>
太皇太后道:“如今也只能这般了!”</p>
恐辽症患者就是这样的。</p>
他们会想方设法的用一切手段,来给自己增强安全感。</p>
譬如说,自皇佑以来,大宋的回河之议,回河派最大的论据和理由就是——只要黄河回到故道,那么大宋就可以在宋辽边境上,依托黄河为屏障。</p>
于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p>
皇帝和士大夫们,不惜连续两次发动回河。</p>
企图在中古时代,完成在现代也未必能完成的逆天工程——强行逆改黄河的流向!</p>
结果——</p>
大自然教做人!</p>
两易回河,直接让河北经济两次进icu,也让数十军州,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成为难民。</p>
那两次回河,光是直接死于洪水的军民,加起来少说百万!</p>
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蹈之于必死之地!</p>
苏轼的愤怒呐喊,还言犹在耳。</p>
可回河派却依旧活跃在朝中。</p>
赵煦登基后,他们再次企图鼓噪回河。</p>
要不是赵煦按了下去,搞不好现在朝堂已经在准备回河了。</p>
而回河派,从始至终的理由和动力,都是来自于恐辽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