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简单。</p>
墙倒众人推!</p>
就像当初的王诜,在赵煦没有发声前,王诜是外戚里的士人,是交游广阔的贤人,也是外戚里的模范——别笑,大宋的士大夫们的阶级立场,可比你想象中还要坚定!</p>
而王诜曾冒着危险给苏轼通风报信,并最终因此被编管。</p>
这在士大夫眼中,妥妥的自己人!</p>
至于他曾虐待公主,在家中与婢妾荒淫,乃至于在外面玩的非常开。</p>
这些在士大夫眼中,都算不得什么。</p>
甚至,可以被赞许为风流!</p>
是真秉性!</p>
但,这两年下来,随着赵煦明确表现出对王诜的厌恶。</p>
于是,王诜的风评,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p>
到得现在,已经被开除了士籍!</p>
成为了士林里的外戚反面教材!</p>
……</p>
太皇太后看着通见司誊抄来的弹章。</p>
一早的好心情,顿时不翼而飞。</p>
她身边的女官、内臣,一个个瑟瑟发抖。</p>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太皇太后慢慢的念起了《卖炭翁》中的名句。</p>
“老身家中,竟出这等的孽障啊!”</p>
“列祖列宗在上……”她叹息着,眼睛在殿上的那一个个女官、内臣身上扫过。</p>
她知道的,这些人,都在宫外有着丈夫/妻子和家庭。</p>
她们会将今日的事情,传出去,壮大自己的名声。</p>
于是,太皇太后道:“是老身德薄,未能让驸马走正道!”</p>
……</p>
保慈宫。</p>
向太后看着朱光庭的弹章,脸上也是挂不住了。</p>
直念了好几回的阿弥陀佛。</p>
张敦礼做的事情,太出格了!</p>
他的放肆,他的狂妄,他的大胆,都已超出了向太后的承受范围与底线。</p>
作为一个士大夫家出身的皇后。</p>
向太后可太清楚——嗟,来捡!和张敦礼的跋扈,对士人心理造成的冲击。</p>
现在,怕是谁都保不住张敦礼的密州观察使头衔了。</p>
搞不好,还得被编管到地方上!</p>
但……</p>
这是他自作自受!</p>
向太后双手合十,叹道:“昨日因,今日果,谁都怪不得!”</p>
她现在对佛家的因果报应之说,是越发的相信了。</p>
因为,在向太后看来,她能有六哥这样孝顺的孩子。</p>
完全是因为她持之以恒的吃斋念佛,感动了佛祖的缘故。</p>
故此,张敦礼的行为,在她看来,得到任何报应都是应该的。</p>
……</p>
都堂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