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殿学士、知亳州蒲传正回京了!”</p>
吕公著被惊的瞪大了眼睛,他看向来人,急切的问道:“蒲传正回京了?他人在何处?”</p>
蒲宗孟,不是应该在亳州忙着剿匪吗?</p>
三月份的时候,蒲宗孟还汇报都堂,言已剿灭亳州境内大小盗匪数十股。</p>
他还说要再接再厉,争取今年就还给亳州百姓一个朗朗乾坤。</p>
来人答道:“奏知恩相,下官也是听有人说起,方才在吏部见到了知亳州蒲传正……”</p>
“他如今,应该已在来都堂的路上……”</p>
吕公著听着,抿了抿嘴唇,他喃喃自语一声:“蒲传正……”</p>
“他怎么就回京了呀?!”</p>
这是完全没有听到风声的事情。</p>
只能有一个可能——天子或者两宫遣内臣去亳州召回的。</p>
为什么召回他?</p>
这不明摆着,是将他当成右相候选来考察的吗?</p>
须知蒲宗孟在元丰时,就已经被拜为尚书左丞、门下侍郎。</p>
拜相的资格,他是完全满足了的。</p>
只是想到,自己将来的副手是蒲宗孟这个家伙,吕公著的表情就有些狰狞了。</p>
实在是蒲宗孟的名声太臭了!</p>
世人提起他,下意识的就会想到灯红酒绿、歌女舞姬。</p>
“难道是……”吕公著看向皇城方向:“太皇太后的意思?”</p>
蒲宗孟如今知亳州。</p>
而亳州正是高氏的祖籍所在,高家宗族在亳州地方,依然是大量存在、盘踞。</p>
当初熙宁变法的时候,这些人就冲过一次王安石——王安石的免役法,要求他们出钱。</p>
太皇太后也是因为这个事情,而不喜王安石。</p>
而蒲宗孟这个人……</p>
是真的能和高氏外戚,走到一起的。</p>
因为他生活非常讲究、奢靡!</p>
传说,其当年在朝,每天早晚光是沐浴,就分了大洗面、小洗面、大濯足、小濯足等十几个程序。</p>
每次需要数个婢子服侍他,光是给他烧洗澡水的下人就有七八个。</p>
每年朝廷给他的公使钱,几乎都被他用在自己的私人享受上。</p>
这样一个人,自然能和高家那些纨绔衙内们混到一起。</p>
考虑到如今的太皇太后,已进退失据,急于任用一个依附于庆寿宫的重臣来建立权威。</p>
所以……</p>
庆寿宫是真的能在高氏外戚推动下,用蒲宗孟威右相!</p>
这样想着,吕公著就松开了衣襟。</p>
他和蒲宗孟是有私仇的——当年,蒲宗孟在朝,可不止天天在先帝面前讲司马光的坏话,也没有放过他。</p>
现在,蒲宗孟若回朝……</p>
此时,令厅之外,一个老吏,捧着一封拜帖,走了进来,对吕公著拜道:“相公,资政殿学士、知亳州蒲公遣人送来拜帖求见!”</p>
吕公著吁出一口气,伸手接过拜帖,看着蒲宗孟的拜帖上的端正的楷书,他就叹息一声:“这蒲老六,真的回京了!”</p>
蒲宗孟作为濂溪先生周敦颐的小舅子,他的书法受周敦颐影响很深,都是专注于颜体,端正有力,落笔清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