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夔不太懂,他看向吕惠卿,问道:“相公想学太师什么?”</p>
“当然送一个孙女入宫……”</p>
“让我泉州吕氏,从士大夫书香门第,变成外戚之家!”</p>
吕惠卿喃喃自语着。</p>
这是他现在能想到的最佳办法。</p>
被猜忌了怎么办?</p>
自污?装疯?</p>
在大宋,这些都是是没有用的。</p>
士大夫们熟读史书,他们天天在天子面前复读着历代权臣篡国的故事。</p>
王莽如何做的……魏武如何办到的……司马氏又是怎样……南北朝的兴亡……五代的交替……</p>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被猜忌,自污也好,装疯卖傻也罢,都是没用的。</p>
因为,几乎所有的办法,都已经被人用过了。</p>
有心人总能从浩瀚的史书中,找出对应的例子来提醒官家——陛下某某当年就是如此啊!</p>
陛下当以史为鉴,为祖宗社稷计!</p>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p>
吕惠卿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和文彦博一样,一心一意的和赵官家攀上亲戚关系。</p>
然后远离朝堂,远离政治,一心一意当皇亲国戚。</p>
尽管李夔早已适应了吕惠卿的性格,却还是被吕惠卿的话吓了一大跳:“相公……”</p>
吕惠卿看着震惊的李夔,轻笑着:“斯和觉得吾在发疯?”</p>
李夔哪里敢承认?连忙道:“不敢……”</p>
吕惠卿呵呵一笑:“斯和,与吾同行吧!”</p>
“要不了多久,斯和就会知道,吾所言非虚!”</p>
他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纱场内,劳作的那些织工、女工,感慨起来:“斯和可知……仅仅是这李家纱场,以纺苎麻为纱锭,制成麻布、綀布,在京中卖出,一个月能赚多少??”</p>
李夔迟疑了一下,道:“数百贯总该有的吧?”</p>
在李夔的认知中,这已经是很大的数字了。</p>
而且,他知道,这京中麻布和綀布的市价。</p>
现在,麻布一匹四百文上下,綀布一匹六百钱。</p>
李家布铺的生意再怎么好,一个月能卖出三五千匹就了不起了!</p>
再多,就不是一个小小的布铺东主能卖得出去的!</p>
“呵!”吕惠卿笑了:“数百贯?”</p>
他伸出自己的两个手指,在李夔面前晃了一下:“至少两千贯以上!”</p>
“等到这个纱场继续扩大规模,雇上千工人甚至数千工人……”</p>
“一个月赚上万贯乃至于数万贯,都只在等闲!”</p>
李夔听着楞了。</p>
两千贯以上?</p>
未来能赚一万贯甚至数万贯一个月?</p>
要赚到这么多钱,得织出多少布来啊?</p>
一匹麻布不过四百钱,利润打一半,一个月想要赚到两千贯,至少得织出一万匹布吧?</p>
若是想赚到上万……那起码也得有数十万匹布。</p>
怎么可能?</p>
就算能做到,这么多布卖给谁?</p>
李夔小心翼翼的将自己的疑问,告知吕惠卿。</p>
吕惠卿听完,咧着嘴笑了:“斯和担心卖不掉?”</p>
“汴京确实是要不了这么多布!”</p>
“但一个月数十万匹布,在整个大宋二十四路,亿兆百姓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p>
“何况,还有北虏、交趾、高丽、西贼甚至是西域、南洋诸国的百姓,也都要穿衣……”</p>
“所以啊……这纱场大有可为!”</p>
李夔听得心惊肉跳,但他还是忍不住问道:“相公……去哪里找这许多的苎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