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吏部的热闹喧哗,很快就吸引了同在兴国坊中租住着廉租房(张耆旧宅)的朝臣们的注意力。</p>
特别是御史台的乌鸦们,都是瞪大了眼睛,盯着吏部官廨。</p>
像吕陶更是雇了人,全天候守在吏部的官廨前,盯着里面的一举一动。</p>
甚至,让人尾随着一些关键人物,记录着这些人的举动。</p>
这个时候的乌鸦们,就像是一只只正在储备着过冬粮的松鼠。</p>
他们仔细观察、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p>
这些信息,或许现在对他们没有用。</p>
但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p>
万一呢?</p>
到时候,自家记录的这些东西,或许就能成为罪证。</p>
即使现在记下的这些东西,最终没有发挥作用,对他们而言,也没有损失。</p>
……</p>
吏部热热闹闹的时候。</p>
都堂中的蒲宗孟,在自己的令厅中,再次见到了蔡京。</p>
“上禀右揆,下官已与开封府诸位同僚商议,众皆以为,右揆之令,可以三月为期……”蔡京长身而拜,禀报着。</p>
蒲宗孟并没有说话,只是端着茶盏,轻轻抿着茶汤。</p>
在这令厅一角,拿着笔,正端坐在一张案台后,记录着右相与开封府对谈文字的尚书省右司郎中何执中在这个时候,放下笔来,轻声笑着道:“蔡府尹……”</p>
“区区过税,开封府竟需三月才能完全废除?”</p>
“开封府是舍不得这笔钱吗?”</p>
他虽然是笑着询问,语气也是颇为友善。</p>
但,每一句话都如同毒蛇在吐信。</p>
尤其是那最后一句,多少有些诛心。</p>
蔡京呵呵一笑,回头看了看何执中,他知道的,何执中其实在代替蒲宗孟向他发难。</p>
于是,蔡京轻声道:“都郎有所不知……”</p>
“敢请府尹赐教!”何执中拱手,一副谦卑恭敬的模样。</p>
他是熙宁六年的进士出身,而蔡京是熙宁三年的进士出身。</p>
按官场规矩,他是晚辈,蔡京是前辈。</p>
更不要说,蔡京如今的地位,远在他之上!</p>
他现在,连朝官都还没有改。</p>
本官只是宣德郎而已,至于贴职?</p>
连个馆阁校勘,都没有混到。</p>
而蔡京,却已是朝请大夫、龙图阁学士,并拜权知开封府,身上兼着许多差遣。</p>
每一个,都与天子密切相关。</p>
比如说——提举汴京内外厢道路公事。</p>
这个差遣,使其可以到御前取旨。</p>
几乎就是个没有宣麻的执政!</p>
所以,何执中很清楚,他在蔡京面前,只是个小卒子。</p>
但他毫无畏惧。</p>
在大宋,以小博大,并战而胜之的事情,并不罕见。</p>
最著名的,就是韩琦韩忠献公当年片纸落去四相的传奇故事!</p>
蔡京轻笑一声,面朝保慈宫方向,拱手道:“主上仁圣,悯良善、恤无辜,推恩开封府,诏免府界内过税!”</p>
“此等千古圣政,开封府若只以三月落实,岂非是上负皇恩,下负万民?!”</p>
“故此……”</p>
蔡京收敛笑容,一脸肃然的看向蒲宗孟,拜道:“开封府除以三月为期,尽废府界内过税之外……”</p>
“还当以三月为期,整肃府界内,十七县、三十一镇之胥吏、税吏,不法敲诈过往商贾之弊政!”</p>
“故……”</p>
“下官今日,在右揆之前所立军令状为:请以三月为期,尽废府界过税,并整肃府界诸县、镇胥吏、税吏,敲诈勒索,盘剥削刻之事!”</p>
蒲宗孟听着,猛然抬头,不可思议的看向蔡京。</p>
蔡京微笑着,看向蒲宗孟,一脸从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