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投降后,都得到了提拔。</p>
这样一来,无论是金家还是崔家,都动摇了。</p>
据说,已经有旁支,跑去投效辽人。</p>
也就是李资义的家族,因为和王家捆绑的太紧密。</p>
不然的话……</p>
李资义正想着这些,他的房门被人推开。</p>
他抬起头,看向前方。</p>
穿着袈裟的义天,出现在他面前。</p>
“舅父起来了?”义天问道。</p>
李资义赶紧起身行礼:“臣见过殿下。”</p>
义天是已故的那位高丽文宗最小的儿子,同时也是李资义的姐姐仁睿太后所生的王子。</p>
因其自幼喜佛,也因为高丽的政治需要,所以他还未成年,就剃度为僧,进而以王子身份,执掌高丽诸寺。</p>
义天唱了声佛号:“阿弥陀佛!”</p>
“我听说舅父昨日见过了那位刑内翰?”</p>
“嗯!”李资义叹息一声,对义天道:“殿下……我高丽社稷,此番恐怕难以安然度过了……”</p>
义天合十叹道:“阿弥陀佛……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p>
“舅父!”他抬起头:“还请与孤仔细说说,那位刑内翰与舅父所说的话……”</p>
说着,他就脱下了袈裟。</p>
穿上袈裟,他是僧人。</p>
脱下袈裟,他是王子,王氏高丽的一员。</p>
如今,国家危难,他这个王子,避无可避,只能全身心的参与进来,救亡图存!</p>
而,这中原的大宋,或许是高丽王国如今局面下的唯一生机!</p>
……</p>
赵煦睁开眼睛。</p>
石得一的身影,已出现在帷幕之前。</p>
“都知来了?”赵煦问道。</p>
石得一在帷幕后面,躬身道:“是……”</p>
“进来说话吧!”赵煦吩咐着,就坐了起来。</p>
在这寝殿中守夜的孟卿卿,带着宫女们,缓缓退下。</p>
而向太后派来,在殿中监督宫女与女官们的一位老女官,从角落里走出来,她默默盯着所有女官、宫女都出了寝殿,这才对着赵煦拜了拜,退到帷幕外,并将帷幕放下来。</p>
现在,向太后已经知道,赵煦早上或者晚上,都可能召见石得一等近臣,听取有关汴京内外的报告。</p>
向太后无比欣慰,于是下了旨意,在官家与近臣谈话时,所有人都必须退出寝殿,同时,在这寝殿门口,派了像那位老女官一般,绝对信得过的女官把守。</p>
石得一躬身来到赵煦榻前,俯首拜道:“臣给大家问安。”</p>
“朕安!”</p>
赵煦看向石得一,问道:“都知,可是有事?”</p>
“回禀陛下,探事司的逻卒,昨日在鄢陵县的马兰桥镇,亲眼看到了当地税吏,将一个来自许田镇的商贾的货物,全部扣押,并以其贩卖私盐为由,投入监牢……”</p>
赵煦听着,眼睛眯起来:“这么快就有人敢做这种事情了吗?”</p>
石得一匍匐在地,不敢接话。</p>
赵煦敲了敲手指,吩咐道:“都知啊,让逻卒们将那位商贾的姓名、籍贯打探清楚!”</p>
“然后马上派人去其家乡,找到其家眷!”</p>
“告诉其家眷,此人在马兰桥镇所遭遇的冤案!”赵煦在冤案这两个字上,特别加重了语调,这等于直接就给这个案子定性了——别管,那个商贾到底有没有贩卖私盐。</p>
现在,皇帝金口玉言,直接定性其乃是‘冤案’。</p>
这就是要借题发挥!</p>
石得一听着,只匍匐着不说话。</p>
“然后,再帮他们请好讼师,写好诉状,上告到鄢陵县县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