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八百六十九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来了

第八百六十九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来了(2 / 4)

这就是周公的模版啊!</p>

而士大夫们,谁不想当下一个周公?</p>

于是,当王棣将宫中送来的卷宗,送到吕公著手中后,他立刻就打开,细细的阅读起来。</p>

当他看到卷宗上那些用朱笔圈起来的地方,嘴角就已经会心的一笑。</p>

再看御笔所批的文字。</p>

吕公著就再难按捺了。</p>

他当即就对王棣说道:“促仪,持老夫的符印,召集两府大臣集议!”</p>

天子御批判词,在大宋本来就是大事,循例是需要都堂宰执集议称颂,然后大家再各自写一篇赞美的劄子,以颂天子之德,美天子之政。</p>

譬如当年仁庙,亲自审案,写下判词:人命至重,不可不慎。</p>

彼时的朝野内外,立刻就掀起了一股赞颂狂潮。</p>

发展到后来,有上书资格的大臣,都上表称贺了。</p>

因为,人们很快就发现——似乎大多数人都上表称贺了。</p>

这要是自己不在其中,那多显眼?</p>

怕是很容易被宫中怀疑——肿么,你是对朕有意见吗?有意见不妨直说!不必扭扭捏捏,藏着掖着。朕又不是桀纣之君,不会听不进谏言的!</p>

如今,当今官家亲自参与判案,并写下这等温情脉脉、充满仁爱的判词。</p>

自然,值得都堂宰执集议。</p>

然后再发动群臣,一起上表称贺!</p>

更不要说,吕公著有着自己的私心。</p>

“坤成节不远……”</p>

吕公著看着王棣的身影,消失在自己视线中:“依故事,每逢圣节,都是要御正殿接受群臣朝贺的。”</p>

“若如此,庆寿宫就可以借坡下驴,顺势恢复听政……”</p>

张敦礼案的影响,已经渐渐淡去。</p>

庆寿宫的太皇太后,通过两个月的隐身,成功的消除了士大夫们心中的恐惧。</p>

不少人甚至觉得——庆寿宫真乃贤后!</p>

为了避嫌,索性不御正殿!</p>

可这些人哪里知道,是庆寿宫不想御正殿吗?</p>

错!</p>

是宰执们,在最初的三次恳请‘太皇太后御正殿’后,就直接放弃了再次请求庆寿宫御正殿。</p>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p>

但归根结底,其实是如今的宰执们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天子日长,且已经开始掌权,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班底。</p>

在这种情况下,元丰八年确立的两宫垂帘体制,就开始显得碍眼,甚至可以说膈应了。</p>

这里的碍眼和膈应,与宫中无关。</p>

而是朝中大臣的想法。</p>

很多很多的人,从新党到旧党,自武臣到勋贵。</p>

他们越来越对现在的两宫听政体制感到碍眼甚至膈应了。</p>

他们都很想,立刻就让天子亲政!</p>

这些人的成分很复杂。</p>

有单纯的讨厌女主当国的,有认为两宫能力不足,治理不好国家的,还有自诩帝党的那些人。</p>

当然,最多的还是投机客。</p>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投机客的数量,正在不断增长。</p>

而投机客们可能做别的不擅长,但论拱火、鼓噪舆论和站在道德高地上对别人指手画脚、指桑骂槐,那他们绝对是天下第一!</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