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打擦边球,安排近支族人联姻。</p>
这样也算是亲戚,但也不会碰到朝廷的禁忌。</p>
不止如此,他们三家,还和其他熙河路的地头蛇之间,形成了姻亲。</p>
比如说向宗回有个侄女,便和秦州的赵醇忠家的小儿子定了婚约。</p>
也比方说,在高公纪安排下,高遵裕之子高士充会在明年续弦种古之女。</p>
一个强大的,有战斗力的利益集团,已在熙河路形成。</p>
这个集团,不分汉蕃,也没有文武之别。</p>
集团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p>
这个目标就是种棉花!</p>
谁要拦着他们种棉花,他们就会弄死谁!</p>
三人说话间,庞大的队伍,就已经抵达了,位于新郑门外的禁军军营。</p>
在军营前,朝廷派来迎接他们的使者,已经在等待了。</p>
远远的,三人都看到了,持着诏书,穿着紫色公服的内臣身影。</p>
而在那内臣身后,是一辆又一辆,满载着财帛的太平车。</p>
自晚唐以来的传统就是——无论大军开拔,还是凯旋/回朝,都是要发赏的。</p>
不发赏,士气就会直接崩掉!</p>
甚至可能闹出兵变来——朝廷不给大军发赏,大军就会用刀子自己去取赏!</p>
这一点,哪怕到了今天也是一样。</p>
譬如元丰八年,新君登基的时候,大赏天下诸军,结果德州的地方官,不知道脑子是怎么想的,居然克扣了朝廷给大头兵们的赏赐。</p>
然后……</p>
然后就兵变了!</p>
几百名闹饷的大头兵,直接打进了州衙。</p>
你不给是吧?</p>
爷爷我自来取!</p>
德州州衙上下,看到大头兵们来势汹汹,一个个吓得两股瑟瑟,知州直接跑路,也是亏得德州通判是个能任事的,在听说了兵变后,临危不乱,坐在大堂,直面闹饷的士卒,直接震慑住了他们。</p>
然后命人打开府库,发下了被克扣的赏赐,大头兵们这才满意而去。</p>
世风如此,自然的,这次熙河诸将回朝述职/觐见。</p>
朝廷也是下了血本!</p>
户部直接拿出了压箱底的财帛,两宫也都下诏,从封桩库内取出了大批财帛,用作赏赐。</p>
在这一点上,大宋朝的统治阶级,心里面是很有逼数的。</p>
再穷不能穷军队!</p>
再省不能省赏赐!</p>
因为,历史上大宋在赏赐方面是吃过大亏的——雍熙北伐。</p>
果然,回京的熙河军士们,无论汉蕃,在看到了那一辆一辆装满了财帛的太平车后,顿时集体高呼万岁,原本长途跋涉带来的身心疲惫,在赏赐面前,消失的干干净净。</p>
赵卨看着这个情况,也是苦笑着摇摇头。</p>
但,这就是宋军!</p>
准确的说,是中唐以后的中原军人。</p>
赏赐丰厚,士气爆棚,赏赐及时,三军振奋,赏赐不足,士气低落,不给赏赐,刀口向内……甚至直接将节帅/皇帝拉下马!</p>
数百年来,军队的这个风气,从未变过。</p>
……</p>
“敕赵卨:卿翰屏西服,威怀种羌,严兵盛秋,获彼匪丑,特遣劳问,以示宠颁!”</p>
“敕高公纪:卿御侮边庭,驰神魏阙,会嘉辰之献寿,纳贡篚以效珍,载省忠勤,良声嘉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