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二年七月已亥(26),坤成节。</p>
卯时,宰执元老、六部大臣、三衙将帅、外戚宗室等,次第于内东门下贺坤成节。</p>
各上贺表、寿礼于庆寿宫。</p>
辰时,辽使贺于崇政殿,巳时,宴辽使于文德殿。</p>
未时,高丽、交趾、西南五姓蕃、日本等国使臣,次第贺寿,并奉贡物有差。</p>
酉正,赐宴于集英殿,与诸宗室外戚勋贵共庆坤成节。</p>
戌正,慰留诸宗室外戚宰执元老命妇于庆寿宫,与太皇太后同庆坤成节。</p>
当一切结束,赵煦拖着疲惫的身躯,与向太后回到保慈宫的时候,已近子时了。</p>
这是赵煦从庆宁宫醒来以来,最累的一天。</p>
从卯时到子时,他都和个木偶一样,来回不同殿堂,接受不同人物的朝拜,并礼节性的说一些场面话。</p>
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他都很累。</p>
尤其是,他还太小!</p>
如此繁重的工作,真的是吃不消。</p>
便是成年人,怕也顶不住这般日复一日的辛劳,早晚弄出病来。</p>
这就是封建王朝的皇帝们,普遍短命的缘故。</p>
若想要大权独揽,就要事事亲力亲为。</p>
于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p>
还得时不时的去后宫中,与妃嫔们黑天胡地的造人。</p>
任是铁打的身子,也经不住这样折腾。</p>
像是赵煦的父皇,熙宁时,因为大部分政务,都有王安石帮着处理,所以身体一直很好。</p>
但元丰元年以后,身体就迅速垮掉了。</p>
原因就是,他在罢免了王安石后,想要将一切权力集于己身,大权独揽。</p>
他成功了!</p>
但后果就是身体迅速垮掉。</p>
不过三十来岁,就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最终死于中风。</p>
赵煦的上上辈子的早夭,其实也和他亲政后,急于出成绩,后来身体不好了,又急于生儿子有关。</p>
所以,赵煦一直很重视中枢的稳定和政策的延续性。</p>
即位以来,所拜任的宰执大臣,都是尽量选用那些有能力,经验丰富,熟悉朝政和天下情况,同时不会激化矛盾的人。</p>
尤其是,先后拜任的两位左相,韩绛和吕公著,都是能控得住场,稳得住基本盘的人。</p>
正是这些人,将大量的细务庶政,接手过去,处理的井井有条。</p>
使得赵煦,得以按部就班的悄然推动他自己的议程。</p>
当然了,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有的。</p>
都堂权力,已空前强势。</p>
宰执们的签押的帖子的效用,已经开始接近唐代宰相们签押的堂帖。</p>
特别是在宰执们,自己兼领的有司内。</p>
其所签发的帖子,甚至已经和赵煦的手诏差不多了。</p>
没有人敢违抗,也无人敢掣肘。</p>
这就很不大宋了。</p>
大小相制,异论相搅的权术基础,已悄然松动。</p>
一个又一个利益集团,正在飞快成型。</p>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宋朝,正日益向着深层政府的方向演变。</p>
官僚集团的力量,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强大。</p>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曾布了。</p>
自拜任以来,曾布借助府界一案,开始将他的威权,扎根于刑部、大理寺之中。</p>
如今,内外刑案,州郡上报的死刑复核裁决,大理寺、刑部都要请示他,得到他的批示,才敢执行。</p>
至于沈括所领的专一制造军器局?</p>
那就更是如此了。</p>
现在,专一制造军器局上下一切事物,都是沈括和他提拔起来的那帮伎术官在管。</p>
就连都堂都不能过问!</p>
除了刘惟简领导的诸司专勾司外,根本没有人知道,专一制造军器局每年花了多少钱,这些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