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零四章 汴京城出了个新太阳(2)

第九百零四章 汴京城出了个新太阳(2)(3 / 3)

那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或者残疾人、一个人养家的妇孺,只要有一定劳动能力,都能在街道司,找到一份打扫街道,运送垃圾、粪便的工作。</p>

虽然收入非常微薄——平均一个月一贯的薪水,在汴京城,只能买五斗米(汴京米价斗米一百二十钱)。</p>

勉强只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做到饿不死。</p>

此外,按照制度,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死后,街道司是要收埋的。</p>

正好,赵官家们,在汴京城及其周围建有大量寺庙道观。</p>

这些寺庙道观一直都是赵官家们,安葬禁军中的剩军们以及在宫中终老的内臣、宫女的地方。</p>

如今让他们额外再承担些,安葬孤寡老人的任务,自然不是问题。</p>

于是,儒生们赫然发现,理想已照进现实!</p>

圣人们曾经所追寻的理想,似乎正在变成现实。</p>

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壮有所用,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p>

尽管,这只是局限在汴京城一地的现象。</p>

可这依然架不住,儒生们不断的颅内高潮。</p>

这也是赵煦的政策,能够稳步推进的原因之一。</p>

儒生们不是傻子。</p>

他们是有眼睛,有耳朵,会思考,也会活动的人。</p>

好多事情,他们能不知道,赵煦是在离经叛道吗?</p>

但是……</p>

眼下的现实,却使得这些人,不得不给赵煦辩护。</p>

像是程颐,就一直捏着鼻子,给赵煦背书。</p>

一些道学先生不理解,他就带着他们,走街串巷,去接触那些在街道司有了工作的老弱孤寡,去看福田院里接受救助的难民,去看被汴京新报、汴京义报,养活的孤儿们。</p>

然后,就可以用一句‘听其言而观其行,圣人之教也,今官家仁圣,心怀万民,无可指摘’来收尾。</p>

道学先生们即使再不满,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也只能憋着。</p>

所以啊,尽管赵煦一再婉拒,把功劳全部推给圣人和‘皇考教诲’,把自己放到一个‘微不足道的执行者’身上。</p>

但,群臣却是再三恳请,赵煦无奈之下,只好道:“卿等实在是太为难朕了!”</p>

“朕不过是以皇考教诲,用圣人之道行事而已……”</p>

“朕不敢居功啊!”</p>

“卿等应该赞颂皇考才是!”</p>

群臣这才转移了目标,纷纷恳请赵煦,给大宋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加尊号!</p>

而且不能只加两个字,得加四个字,才配得上先帝的功德!</p>

赵煦听着,抬了抬眼皮子。</p>

得!</p>

还是得花钱!</p>

但,好在给先帝进尊号,比去太庙祷告,然后布告天下要划算的多。</p>

所以,他也就答应了下来。</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