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九百零六章 布局南洋(1 / 4)

元祐二年九月甲戌(25)。</p>

更先帝御神殿名曰:启运。进尊号曰:绍天启运英文烈武圣孝皇帝。</p>

绍天,继承上天交托的任务;启运,开启新的气象,也能解释为开启全新的基业。</p>

在这元祐二年,将尽之时,大宋朝廷做出这等决定。</p>

自然是蕴含着,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p>

先帝,既是绍天,又曾启运。</p>

那么,熙宁、元丰时代,在政治上就必须是正确的、可行的、有益国家的。</p>

哪怕,熙宁、元丰有再多问题,现在,也必须粉饰起来。</p>

至少在官方必须如此。</p>

不然,就是和朝廷对抗,就是诽谤先帝,就是亵渎神圣!</p>

于是,负责修《神宗实录》和国史的史官们,都等于得到了来自最高层明确的旨意——先帝之德,光照四海,泽被苍生!</p>

实在是大宋朝有史以来最好的君王!</p>

虽然说,在舆论嘴里,史官们都是刚直不阿,会为了真理和历史的严肃性,而和权臣、皇帝斗争到底,决不妥协、宁死不屈的正直君子。</p>

但,赵煦知道他们不是。</p>

因为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他父皇的实录,就有一共两个版本。</p>

一个是元祐时代修的,叫‘旧录’,另一个是绍圣、元符时代修的叫‘新录’。</p>

而‘旧录’和‘新录’,在涉及变法方面的记录,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截然相反。</p>

然后,到了南宋时期,南渡的完颜构政权,因为不能批评赵佶的昏聩,所以就只好把所有错误,全部归于熙宁变法。</p>

于是《神宗实录》被修了第三次……</p>

而史官们们也很显然知道自己不是。</p>

所以,从负责国史修撰的有司到提举神宗实录修撰使范百禄等官员,纷纷上表,表示【先帝之德,至大至圣,臣等不胜惶恐,奏表称颂】云云。</p>

看似什么都没说,实际什么都说了。</p>

倒不是说,大宋没有头铁的官员。</p>

而是,头铁的官员,不可能被任命为史官。</p>

这也是统治者千百年来,慢慢摸索出来的经验。</p>

直接和史官索要起居录,太刻意了,吃相也很不好。</p>

而且,一旦有只言片语传出去,名声和面子上也不好听。</p>

与其这样,不如把问题在源头解决掉——只要我任命的史官和记录起居言行的官员,是一定会站在我这边的。</p>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担心呢?</p>

被包养的人是不配谈独立人格的!</p>

当然了,既然是包养,那相应的好处,自然是要给足了。</p>

不然,就可能侮辱人家的专业了。</p>

所以,赵煦在看到了史官们的奏表后,当即下诏,以自己重视先帝实录编修工作的名义,增加相关有司公使钱额度。</p>

其中,神宗实录编修司的公使钱额度,直接涨了两千贯一年!</p>

而这大宋朝衙门的公使钱……</p>

谁不知道,是衙门里的官员小金库?</p>

虽然名义上,公使钱只能用于本司公务支出,可问题是,公使钱完全没有监管!</p>

实际该怎么花,都是本司主官一句话的事情。</p>

所以,这道诏书实际上就是给史官们送钱。</p>

但,做的相当体面,谁都挑不出来刺。</p>

史官们得了这么大的好处,赵煦相信,以他们的专业性是必不会叫自己失望的!</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