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正经明商最新章节!
等徐枭过足了烟瘾,三人便离开了朝月楼。
三人目前都是南京国子监的监生。
国子监的管理非常严格,几乎每天都需要去坐监(学习),早晚还要举行仪式和点名。
大明讲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无论三人家中多么富裕,始终要有个读书人的身份。
只是这三人太不成器,诗书一途走得并不如意,无奈之下,才各自捐监入学。
三人中,赵元任父亲官职最高,沈昂家中最富。
而徐枭之所以能进入这个圈子,除去前身与二人臭味相投之外。
主要还是因为他伯父是当今内阁次辅徐阶,至于他爹徐陟,目前还只是南京刑部的五品小官,手中并无多少实权。
就连他进入南京国子监,也是徐阶走的关系。
三人出了朝月楼,跨过文德桥,便沿着十里秦淮赶去国子监监舍。
走之前,徐枭还拿走了剩下的烟丝,准备回去自制熟烟丝。
这玩意徐枭以前弄过,流程和技术都熟悉,并不难。
来大明后也曾试过,只是苦于没有烟叶。
如今倒是可以一展身手。
一月的南京城依然很冷,前日还下了场大雪。
具体多大呢?
用徐枭的话来形容:比袁华和秋雅分手那天都大。
这才没走多久,天空再次飘起了雪花,好在不大。
三人也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脚步依旧不疾不徐。
清晨踏雪,鼻尖萦绕着十里秦淮独有的脂粉香,别有一番风味。
世人总说风月场所的脂粉俗,徐枭不这么看。
通过这一个月的观察体验,徐枭对这些堕身风尘的女子,总是带着怜惜和疼爱。
脂粉就是脂粉,不分俗与雅。
女子便是女子,不分高贵与低贱。
这是大明,男子尚且活得艰难,这些失去家族护佑的弱女子,哪里有的选择。
至少,这十里秦淮的金粉玉楼。
遮了风雨,给了衣食。
徐枭回望朝月楼,摸着下巴,想着要不要也开一家青楼。
自古才子佳人总是为伴,国子监和秦淮也离得不远。
才子们白天徜徉知识的海洋,晚上自然要回归生命的海洋。
都是海洋,都是学习。
行不过半个时辰,三人便到学舍。
照例举行升堂仪式,拜了孔圣及国子监祭酒、司业等各级官员。
刚来时,徐枭还觉得新奇,如今只感觉繁琐。
待所有监生点名完毕,各科教官便领着监生前往学堂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国子监的教学还是为了科考服务。
主要是各科博士讲解《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等内容。
在科考这件事上,徐枭和前身的感受是一样的,听不懂也不感兴趣。
入学国子监,纯粹是家族长辈的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