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三章 永乐坊(5 / 33)

王小牧的主事家说:要么先派些人上去,留一些人在下面,有什么事也好有个接应。宋保长点点头,采纳了他建议。

王小牧和主事家都被留在了宋木匠家,当着后备接应。

宋保长带着七八个壮汉,拿着锣鼓、镲上山了。

正所谓“锣鼓两响镲一声,阎罗小鬼莫要跟。若得小子开风旗,驱魔辟邪赛众神”。

当地人深信锣鼓、镲能辟邪,所以但凡是人家有白事,一般都由童男子扛着祭旗在前面开道,中间行着棺木和送丧的人,后面跟着打锣、镲的人。打锣的“咚咚”敲两下,打镲的“咣”地打一镲,是一道特别的风俗。

留在家中的人,有的在安慰宋木匠婆媳两人,有的无所事事蹲在墙角抽着旱烟。

王小牧借着暮色,朝远处的猫子岭看去,起初看,一点也不像猫,但盯得久了,却越来越神似,甚至连猫须都栩栩如生,猫眼睛不像一般的家猫一样睁得溜圆,反而像刚睡醒,眯带着眼的样子,仿佛随时要蹦跳而起。

看来“吃梁屙宋”的传说也不全是瞎编。

王小牧此时想起真君观里那妖物说的话来,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主事的看王小牧的样子,问道:小牧,你觉得冷吗?

王小牧赶忙说不会。

主事的叹了口气,说:如果这次再找不着,可能真的要去请吴叔公来了。王小牧问吴叔公是谁?

主事的给王小牧讲了附近几村村民都知道的故事。

感谢明夜之星辰、天水一讼的打赏,小弟新人新书,非常感动!

五、回门债(一)

吴叔公何许人也,是附近远近闻名的地理先生。据说吴叔公的祖上来自中国风水之乡,兴国梅窖。

若干年前,随父亲一路行道至此,路过一山涧,父子两人倍感口渴,于是捧起山涧里的泉水就喝。

喝完后,吴叔公父亲说,这山泉水有一股怪味,是胭脂味,这地方再过几代,要出许多娘娘。

吴叔公那时年龄虽小,但对父亲的判断却不认同,说这明明是铁锈香,是出将军的地方,可惜水中还有生铁滋味,此地将来战事颇多,将军虽有,但死得都惨烈。

当地人听了,觉得滑稽可笑,多少年来,这里都是块贫瘠闭塞的土地,哪里会出劳什子娘娘、将军,只当他们父子半壶子水,道术也仅是浪浪诳诳,作不得信。

吴叔公父子却不以为然,认为这山脉地势甚佳,找了个地方长居了下来。

直到后来发生了件事,才彻底改变了大家的看法。

话说附近有一妇人,因家中有事,找到吴叔公推算。彼时吴叔公父亲已然过世,他自己无子嗣,收了个小徒弟,名叫大熊。

大熊引领这妇人到吴叔公面前,这妇人行了个礼,向吴叔公报上了她儿子的生辰八字。

没想到吴叔公一听,当即一拍桌子,怒道:哪来的妇人,腌进“霉豆腐”罐里的人也敢叫我算命!

南方农村储藏食品,没有北方挖地窖的习惯,普遍爱好腌制,肉、鱼等抹上盐巴,挂在太阳底下暴晒,制作成熏肉、腊鱼,更为经典的是腌制“霉豆腐”。该物用天然卤水制成的豆腐,利用恰好温度发酵成带毛状,然后撒上盐、酒糟、香料腌制,待到来年青黄不接时,把罐口打开,清香四溢,下饭下酒令人叫绝。

由于“霉豆腐”带毛的特点,又储存在罐里,乡下人称死去烧成骨灰的人,叫做在腌进“霉豆腐”罐里的人。

算命先生都有个规矩,也就是“算生不算死,算幼不算老,算事不算时”。

前两句好理解,至于“算事不算时”,指的是算命先生对某件事的掐算,一般不会准确到某月某日某时,因为人虽有总体运势,但瞬时气运却千变万化,每天睡的床、说的话、遇到的人,或多或少可以改变人的运势。

所以,算命先生一般会说在什么年、什么月内会发生某某事,而不会给出具体的时间点,有的算命先生,直接说一句“付岁”,意思是到底在何时发生吉凶事,都交给岁月去定夺吧。

吴叔公见这妇人拿出一死人的生辰八字来算,当然恼怒,当场就想叫大熊把她给赶出去。

没想到这妇人一下给吴叔公跪下了,边哭边讲起了家中的事。

原来这妇人嫁人后,多年未生育,但在前几年,生下个大胖小子,一家人欢喜得不行,不幸的是,这娃长到八岁,却莫名其妙说起胡话来,带着看医生花了大把银子,却瞧不出什么毛病,胡话说了半个月,小娃就死了。

第二年,夫妇俩又生了个男娃,未想到还是长到八岁,又开始说起胡话,不到半个月,又夭折了。

这两个小娃把本来殷实的家折腾的穷途四壁,外债一箩筐。

这妇人本打算不再生育了,但奈何丈夫传宗接代的观念重,央求务必再生一个试试,但两人努力了好几年,吃了不少药,却硬是怀不上了。

夫妻两人只得请到一个先生,那个先生说是他家的房门朝向不好,要拆了重做。

听了先生的话,他们封了老房门,朝别的方向重新开了一扇大门,让人欣喜的是,大门重开后,这妇人再次怀孕了。

这次两人多了心眼,养到八岁时,将小娃寄养在县里做郎中的亲戚家,并请人画好了驱邪符给娃随身带着。

眼看就要年冬,这一年总算过得平安,夫妻两人来到县城亲戚家准备陪娃过年。

有一天晚上,丈夫被尿憋醒,正准备起身到墙角尿桶里拉尿,模糊中却看见房间中影影卓卓站了一个小娃,那小娃阴恻恻地说:你们倒是睡得香,欠我的债还没还完。

说完就转身离去了,听这声音,正是自家娃的!

做父亲的赶紧起身,跑到隔壁娃睡的房间,却看到娃呼兹呼兹安然地睡在床上,这才松了口气,以为自己做梦呢。然后他又过去给娃掖了掖被子,没想到手一伸进娃的被窝,大冬天的,被窝里却觉察不到一丝暖意,甚至跟死去多时的尸体一样,有点冰凉。

俗话说:小娃屁股三把火。小孩子睡觉时,身子最暖和不过,哪里有浑身冰凉的道理。做父亲的当下吓出一身冷汗,尿也被憋了回去。回去一夜没睡,却也不敢告诉老伴。

第二天一早,丈夫顶着露水,匆匆到乡下请回来个道士。

那道士进门后,瞧了瞧小娃,顺手拔下几根小娃的头发,打来一盆清水,取出自身带的一个油纸包,抖搂些黑粉末撒在清水上,然后将小娃的头发放在清水里,没过多久,几根黑发竟然在清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道士额头上冒出点点冷汗,当即吩咐这娃父亲去取一公一母两条黑狗,最好是不足三月大的,然后叫这妇人和郎中亲戚取来麻绳,把这娃给捆住,捆得越结实越好。

这妇人虽然不舍,但只得照道士的说法去做了。

那娃见家人要来绑自己,撒腿就往堂屋后门跑。

道士见了,拔了两根拂尘须,手臂一甩,只听“啪”地一声,那小娃摔倒在地,腿被拂尘须一只一根地捆住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