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就没发现我是读书读不下去了,找个借口偷懒吗?”
吴姑娘毫不在乎的问道:“所以?反正我也没抱什么你飞黄腾达希望。”
“要是我科考失败,你养我?”
“老子连自己都快吃不饱了。”
“喏,这个给你”李青黄拿出一枚和吴姑娘攥在手里一样的那个黄色铜钱,放到她手心里。
“你的钱都是我赚的。”
就是给李青黄天大胆子,做到今日这般有来有往的调侃都是极限。
怎么也不敢油嘴滑舌的说句什么我吃软饭我骄傲的话出来。
---------
花头县府衙,花头县令坐在中堂。看着那个魏家的青年家主。带着几分不必掩饰的对后辈的欣赏。
因为他干爷爷的缘故,能知道四周兵马调动,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实打实从自家生意中拆解出十万现银过来充当军饷,这别管是有什么其它心思,终究是实打实的燃眉之急。
官卖中因为李家那后生的大手笔,青郡私物共筹二百三十五万两。
虽然不如盐铁之物需要尽数上缴朝廷,可是也仅仅容得留下一成而已
缘由倒是让人无可抱怨,北越边军蠢蠢欲动,需未雨绸缪。
其实以南赵国库中那厚的流油的家底,这二百万银子,算不得什么非要不可的大数目。
可是对于青郡来说,可是足够把府库扩充两倍有富裕的了。
别说自己一个县令,就是郡守乃至道员都是个过路财神。在指甲缝里沾染一点扣留,还得提心吊胆的。实在是不容易。
其实以南赵军队,除了那三万禁军之外,都是孱弱的和娘们一样的,就是砸个几百万进去,也未必就练得出都雄壮的精兵。
何况三年前那个不知是不是老糊涂的老皇帝和蜀地几个主事人定下了每岁援蜀白银四百万两的约定。
南赵是最富裕的国家不假,江南是南赵最富裕的国土依旧不假。
可是就是江南道几个郡每年的税收盐铁钱粮都以这种官卖形式折合成银子,亦不过就是一百五十万左右的浮动。
可以说这四百万就是南赵三分之一不到但是也差不的太多的税收。
要知道就是李青黄当初了解之后,也瞠目结舌的不知如何言语。
这等养敌的行径和卖国似乎真的没有区别。
可是到底也不是一个小小县令可以抱怨什么的。
顶多就是和这个来往算是很常的魏家晚辈说几句恭喜这次江南织造的份额有一部分落到他口袋的恭喜话而已。
那个老太监虽是已经从宫中乞老退入乡间。可是仍是郡守也要给几分面子的强大人物。
要知道当初他可是坐到了足以陪阅内阁折子的地步,虽然只能是看看,毕竟以当今陛下这等对皇权极近病态的流连,就是皇子传为都不肯,何况宦官干政。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京城里经营下的情分人脉。就是上个月,京城的某个闲散王爷家的郡主都还给这老太监捎来了一盒御膳房的桂花糕。
说是多年不见徐公公,聊表心意。
而似乎依旧是这位魏家的家主,很殷勤的上了三万两的胭脂钱。
当然自然是以这位干爷爷的名义送进京城的。这让本打算来织造局打秋风的郡主自然高兴且欣赏。
不过三万银子就买下了今年宫廷织造的青郡百分之一份额,真是赚了
那么此时,这十万两银票,对于这么个县令来说,是不是烫手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