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历史军事 > 寒门宰相 > 一千两百八十章 叔侄宰相(两更合一更)

一千两百八十章 叔侄宰相(两更合一更)(3 / 5)

叔侄二人相谈甚欢,这时章直道。

“三叔,两浙路上的札子不知你看了吗?”

章越看了章直一眼没有答话。

章直随即意识到,重新道:“丞相,两浙路官员上札子言两浙米价飞涨,已是民不聊生了。”

听了这话章越放下筷子,拿巾帕擦了擦嘴,有句话怎么说的‘工作的时候要称植物’!

方才闲话家常时,说三叔没问题。谈到公事就要摆正了。

章越道:“你是如何看的?”

章直道:“从熙宁七年,自丞相提议在苏杭推广棉布后,经过古灵先生(陈襄)和章子平的开发。朝廷不断在苏湖开始推广纺织之业,因为棉布奇贵,甚至还能比丝绸御寒,引得百姓争利。”

“这些年本朝攻陷凉州后,陆上丝绸之路再次打通,在丝绸棉布需求下,这也使得苏湖百姓开始种桑养蚕。”

“到了今年,也是元丰六年,苏湖纺织业已是颇为发达,在改稻为桑,甚至改稻为棉的需求之下,从去年开始苏湖之地米价便是开始飞涨……”

说到这里章直看了一眼章越的神色。

章越道:“继续言之。”

章直道:“百姓们纷纷觉得辛辛苦苦地种粮不甚合算,还不如种棉种桑来钱快。而杭州,苏州已是在朝廷推广下,各等新式织机如纺车,腰机也是层次不穷。现在当地纺织行会已是将官办的纺织院压下了。民间有织机五六百张,甚至上千张的比比皆是。”

“故而两浙官员主张,是否用交引业和邮政业下官垄的手段。”

章越闻言没有说话。

章直道:“我听说为了从民间收购棉花蚕丝,商人们可谓不择手段。”

“他们甚至在苏州杭州大举买田,然后将刚刚插上绿秧苗的稻田全部毁弃,再种上棉树。”

“故而两浙粮价飞涨。”

章越道:“朝廷现在向西打通丝绸之路,向东则要打通朝鲜倭国贸易。”

“你可知打通了丝绸之路后,党项的织户如今还剩下几何吗?”

其实党项的纺织业实力不弱,除了官办的官办的官锦院外,还有下至个体的百姓织户。

党项本身也有‘文锦’之物,民间也种桑养蚕,虽说西夏的丝绸质量不高,不过勉强可以在回鹘等地通行。党项再通过从宋朝得到丝绸,再转手卖给西域。

同时党项地区从宋初起就可以纺织棉布,但是织机的水平一直不如宋朝,所以产量极低。

不过宋朝攻陷凉州后,党项人再没办法作差价了,各种价廉物美的纺织品冲击了整个西域市场。

其中以秦州和江南纺织业,对于党项的打击十分沉重,不亚于另一个平夏城之战。党项输了一个平夏城之战,过个数年还可以缓过劲来,但纺织业的破产失血,则是永远没办法弥补的。

至于宋朝因一直向辽国进贡绢布,所以宋朝一直有官营织造院。不过一开始多是强雇民间织户为官府差役。直到王安石免役法后,才打破此局面。之后官方所以采用一种外包的办法与民间机户进行合作,提供染料织布等等。

但是官方给价一般是最低,民间机户几乎没什么利润。

哪知棉纺业兴起,一口气打破了官营,甚至连丝绸业的官营壁垒也打破了。

至于两浙米价飞涨,也是不争事实。

“反对人不少?新党旧党都有!”章越言道。

章直道:“确实有以民生为念,也有人则以为百姓聚集不利于官府管理,还有人则看中了其中暴利,要将棉布之利也纳入官营之中。”

章越闻言道:“但是打着的旗号,都是以民生为念对吗?”

“确实如此。”

“那你看要如何破题?“

章直道:“下官不知。”

章越转头看向章直,责道:“你都是已是宰相,胸中怎可无方略?陛下若金殿问起如何?”

章直憨笑地道:“我萧规曹随便是!反正粮不够便从他处调粮!不改其制!”

章直这耍无赖的口吻,令章越有些想到当初南浦溪家中小楼里,自己教章直读书时一般。

章越看着一眼外头飘落雪花,对章直道:“调粮是不够的,我还记得在嘉祐六年制科考试时的做题答案。”

“当时的制策题目所云,田野虽辟,民多无聊。边境虽安,兵不得撤。利已入浚,浮费弥广。”

“吾云之,第一人口加增,至道时天下户数为七百七十三万户,而皇佑时已是一千五十三万户,整整多了三分之一,所以人均的田地反而少了,这是其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