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子澈独自一人踏虚而起,回到星环,一路上都在想晋阶的事情。
地仙境还是太遥远了,哪怕看了叶少游的晋阶后有了点头绪,也还只是空中楼阁,目前他最要紧的是化神之后的境界。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说法顾子澈是认可的,在化神后顾子澈也思考过这些事情,目前修仙界的几个大境界是炼气,金丹,元婴,化神,炼虚,大乘,其中的炼气化神炼虚大乘应该是正对那句话的四个境界。
大乘这种说法未免也太佛教化了。顾子澈略有不喜,但这种不喜的情绪又被元神抚平,化为了宁静。
不过最终他还是不想用大乘这个描述,改用了合道,而炼虚期为了和当前的修仙派别分开,也将其命名为了返虚。
综上所述,炼气金丹化神返虚合道,这便是顾子澈认为的境界划分,且没有前中后期大圆满,到了就是到了,没到就是没到。
根据全真派的《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一书,观心得道,乃至虚无。有何所得?为诸众生,强名得道一句,很符合化神之后,先让心重回虚无(返虚),而后得道(合道)的顺序。
事实上,顾子澈的原教旨主义修道,是颇有几分全真派的味道的,相比起正一道盟,全真派的诸多典籍都更受顾子澈喜爱。
但如何返虚?
顾子澈自然记得许多故事,大意都是说某位前辈面壁/枯坐/参悟/修炼许多年,然后一朝悟透虚无。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致虚极,守静笃种种经书都体现了一个道理,想要达到虚无,便是要静,安安静静地打坐几年,或许骤然便达成了虚无,而这片虚无是人生而来就有的东西,是更加贴近道的东西,故称返虚。
但眼下想要彻底地静实在有些难度,且不说顾子澈手中还有一大堆事情,就是说当初在亚空间里见到的那个仙,就让他每次想起来都感到头痛欲裂。
想要静坐排除杂念,就必须要直面那个仙,而顾子澈却对此毫无办法。
哪怕他元神完满,能保证平时清净无求,但一旦观想那个充满了一切肮脏和丑恶的化身,他的元神也宛若风中烛火一般飘摇不定。
顾子澈本身是没有心魔的,但自从那天看到了仙开始,或许就有了心魔。
那个男人说这是世界的心魔,顾子澈现在对此越来越赞同了,任何人只要看到那个东西一眼,那东西便会扎根于他的心中,导致他现在有些后悔,当时为什么要顺手内观一下自己,结果看到了那玩意。
只要他还有一天不能彻底根除心中的那个仙,他就一天不敢入定。
对此,顾子澈其实也有两个方案。
一个是在内心观想出一个他认为的仙的形象,二仙对抗,将那个黑色的仙彻底根除。
但这种想象一个具象化的偶像,本就是一种着相,一个标签化的偶像是狭隘的不真实的,终有一日会化作他的阻碍。
除非顾子澈能直接观想出道,但他都没有得道,哪怕观想出来也只是主观意志上的伪道。
另一个则是强行观想虚无,既然一切皆是虚无,那么那个仙也可以是虚无,但这种办法仅存在于理论上,顾子澈没有半点把握。
虚无啊顾子澈有些苦恼地挠了挠头,只有这个办法看起来可行一点,但也太难了。
虚无这种说法看起来很像虚无主义,但其实完全不一样。
虚无主义是人类认为自身的生命存在意识都毫无意义,反正最终都是要死的,现在死和以后死都差不多,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没有意义,可以引申为对一切真理的怀疑。
这种思想在近代开启天文学后拥趸者越来越多,因为人们认为,以人类的渺小,在无尽的宇宙中连尘埃都算不上,那么他们还有什么意义呢?
比较极端的体现就是克苏鲁神话,尤其是洛夫克拉夫特写的最初版克苏鲁神话,强调古神无意识的一些动作对人类而言就是灭顶之灾,而人类甚至不能直视神明,人类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一切尝试都是虚无,人类骄傲地以为自己能做些什么,但在古神面前只是蝼蚁挥动灰尘而已。
不过后来的继任者对最初的克苏鲁神话体系做了改编,尤其是善神恶神的二元化一事,虽然在商业上更受人欢迎,但本质上是远离了洛夫克拉夫特的虚无主义理论。
而道家的虚无则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中华文明从不走极端,纯粹的物质和纯粹的虚无都不可能在中华哲学中拥有受众,老子的辩证法中反复强调当你在看到有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无,反之亦然。
也就是说这里所谓的虚无其实是二元的,提到,则一定有,提到,则一定有。
当人化为虚无时,实际上却拥有了整个宇宙。
就如同顾子澈的灵气一样,他并不占有任何灵气,因此他反而能拥有所有的灵气,天地中的一切灵气都听凭他调遣,因为他没有,所有他才拥有。
就好比你将一个杯子放入海中,轻轻舀起一杯水,这杯水是你的灵气,大海是天地灵气。
而顾子澈则是根本不用杯子,或者说他的杯子没有杯壁,他只身融入大海,正因为他没有杯子,因此整个大海就是他的杯子。
据此,顾子澈能猜到,如果他晋阶返虚期,应该是能将元神也化为虚无,此后,他的神识也将无穷无尽,和灵气一样。
甚至他还有个更为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虚实转化。
当看到阳时必有阴,当看到阴时必有阳,当修行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时,是否能做到阴阳的转化呢?
就好比我看到一个人,我明白了这个人存在的概念,那么天地之间一定会有这个人不存在的概念,若是能将二者转化,是否会直接将人变成不存在?
又或者说,我认识到了这个人死了的概念,那么一定会有这个人还活着的概念,我又能否将这二者转化?
顾子澈打了个寒战,打消了这个想法,就算能做到,恐怕也是合道之后的事情了。
回到星环后,居住区里一片热闹,礼堂里聚集着一大批船员,正在为叶少游办。
成仙后的每次晋阶都不是小事,一般跨越大境界后都会举办宴席,通知所有亲朋好友,稳固关系,并讲述自己晋阶的感受,这是维持关系的必要手段,有所领悟的散仙们也会记下这份传道之恩。
在修仙界高度社会化的现在,关系网的经营是非常重要的。
顾子澈无意参与这种宴会,不过好友的地仙宴至少得参加一下,不然旁人会误认为他们有矛盾,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中,不参加晋阶的宴会会被认为是非常强烈的不满,甚至是打算与人决裂。
这种形式化的风气在修仙界早已愈演愈烈,哪怕是向来不守规矩的海盗们也颇受影响。
而这些船员们也认为这是良民必学的风俗,为了更好地抛弃前海盗的污点,他们反而更加热衷于这种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