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自己如果有能力,或者后人有能力,还能继续往外开拓,属于创业。
“怨言倒是没有,只是有种尘埃落定之感,先前内心总是难免还抱有那么一丝希望,如今倒总算彻底安心了。”
掌握在手的土地人口越来越少。
“看来还是有。
至于葬到哪里,葬到他替朕修建的皇陵里面去,他自己修建的皇陵回头朕用,按国丧办,死后多少给他个体面。
“父皇放心,我等必不会如此,如果您实在不放心的话,我们也可以放弃现在实权,只做一个普通虚爵王爷。”
能打下多少土地,占领多少人口。
如果直接分封土地人口给他们,让他们在大唐境内裂土封王,他们肯定双手双脚同意,而一切都得靠自己,他们就很难不犹豫了。毕竟现在的岭南便已经是流放之地,蛮荒之地了,又更何况岭南之外的地方,去那些地方确定是去裂土封王,而不是被流放过去受苦吗?
看他们面露为难,白圣也不在意:
“你们不用立刻回答朕,可以先回去考虑考虑,但朕希望你们记住,当年的秦国仅仅只是得了周王室的一道分封旨意,然后便倾尽全族之力,与犬戎争抢地盘,获取自己的封地,相比较于他们,你们能够从我这获得的支持,已经强太多了,机会只有一次,莫要错过。
半点没有留恋权势。
以及顺带修建些新的游戏场所。
本来就没怎么抬举他们,也没给他们希望,尘埃落定,自然不会太失望。
显然他们并不甘心直接放弃,内心多少还是有些想法的,但又出于担忧难以应对复杂局面,外邦生活环境太差等问题,所以还是想多了解些情况,尽量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再去做最终决定。
世家门阀虽然根深蒂固,并且极大阻碍了阶级流通,阻碍了寒门乃至于平民的上升通道,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坏人,都该死,白圣是想将他们拔除。
因为白圣自己复辟的那几年从来没有考虑过改改帝陵,所以李恪继位后也是理所当然忽略了这件事,直到今天!
此时是赶忙认错,并准备弥补。
朕也不会责怪你们。
但要注意保密,明白吗?”
“明白,儿臣会仔细考虑的!”李元嘉如是回道,剩下两个王爷也是一样。
“皇祖父仁善,倒是孙儿有错,忘了您的帝陵规格简陋,您觉得是换个地方,给您重新修建新的帝陵,还是在原来的帝陵基础上,再扩大整修一下?”
那就得只下葬,不封陵,同时陵寝内部的规格也得适当修改,不能还是原来龙凤规格,怎么都得改成一龙二凤的规格,不然他那母后也没地方合葬啊!
说到这,白圣顿了顿才又继续道:
昭陵在设计之初,只有一个合葬的位置,也就是专门给长孙皇后留的,其他妃嫔以及文臣武将,只能陪葬昭陵。
不过回去后没多久,李世民就生病了,但也正常,他身体本来就不好,又是风疾,又是高血压的,最近这些年做丞相也是辛苦的很,要不是白圣特地送了不少养元丹给他,说不定早就死了。
当然了,如果实在不愿意,胆怯。
然后便纷纷告退,回去仔细考虑。
也就是拔除世家门阀的计划。
扶植他登基遗愿搞定。
死后怎么埋,怎么定谥号。
并不是想将他们全部剿灭干净。
所以只能改计划,让他们合葬!
当他全部圆满搞定时,已经是武德三十年,也就是这一年白圣再次禅位。
“无需如此,就那样,劳民伤财修建出来的帝陵,朕死后也睡不安生。
今日叫你们过来,就是专门为了说这事,先前的玄武门之变,我想你们应该都很清楚,虽说世民有错,但朕又何尝没有问题,终究是朕给了他希望,放纵了他的野心,当然了,也有他能力确实强的缘故在,有了这么次经验或者说教训后,朕绝不希望看到旧事重演。”
周王室衰亡是衰亡在,他们原本掌握的土地面积就不大,还把周边土地都分封了出去,并根本没有给自己留下扩张的余地,反倒是被分封出去的那些诸侯们,边境处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开拓。
一退位便搬出了太极宫,不过没有搬回大安宫,而是搬到了新修建好的大明宫,有更新更大更好的房子住,自然没有必要回到原来的老房子,原来的大安宫充当别院,以及专门的游戏场所。
这么一来的话,提前布局裂土封王以及分封制,就相当有必要了,除此之外尽量将争斗引向境外,让大家不要内斗,而想着外拓,对于国家的延续等各方面其实也有好处,最重要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他们在科技上很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