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48章 无奈,欣慰(3 / 3)

不谈其他,想要做到这点,需要多少来自于权贵方面的压力啊。

或许也正是在这样的制度下,人们才会彻底抛弃人情世故,只想着卖力工作,建功立业。

或许也正是如此,诸葛亮哪怕去世近百年,蜀地百姓仍旧深切怀念。

若周县令能做到这点,也不至于让阿古怀恨在心,最终酿成大祸了。

只可惜,纵观华夏数千年历史,也只有一个诸葛亮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周琦想要把诸葛亮培养成为自己儿子的左膀右臂了。

无论张昭、杜畿还是张纮,都有治世之才。

不过说到底,这些人都是世家出身,治国理念天然都会站在世家大族这边。

周琦打天下之初需要世家的支持,这些人的治国理念自然会有大用。

一旦天下太平,这些人的治国理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下给王朝留下祸端,世家大族的势力必然会逐渐膨胀。

周琦可不愿意自己如同曹操那样,辛苦打下来的基业,最终为世家大族做了嫁衣。

周琦没有对周瑜的看法过多评价,反而转头看向戏志才,问道:“军师有何看法?”

戏志才说道:“主公心中既然已有决定,又何须问我?”

周琦笑道:“知我者,志才是也!”

阿古被判了死刑。

只不过,因为如今乃是乱世,人口极其重要,最终按照死刑减一等执行。

阿古最终被流放终生服徭役,纵然大赦天下亦只可按年减刑,不得再罪减一等。

临走之前,周琦给周旌写了一封信,将这里发生的事情尽数告知。

除此之外,信中还叮嘱周旌,要谨慎对待江夏蛮,不可因为他们的身份而进行区别对待。

需施之以恩,待之以义。

当然,若江夏蛮之中有触犯律法者,亦不能私下包庇,应当按照律法进行公平的审判。

唯有如此,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有可能让江夏蛮完全融入汉人之中。

汉文化,也不应该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反而需要有着海纳百川的包容。

周琦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指责周县令办事不力,只是就事论事的述说事情。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周琦私下给周旌写信述说案情,已经是在表明态度了。

若无意外,本来有着大好前程的云杜县令,仕途也走到了头。

周琦这么做,既给周旌以及江夏周氏留了颜面,也是在暗中敲打周旌。

他做不到像诸葛亮那般,刑不可以贵势免,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可既然遇到了这种事情,终究还是要做点什么。

周琦的这个举动,也算是敲山震虎,让各地官吏以后再处理类似案件的时候,不要只讲究息事宁人,只想着减少麻烦,只想着不影响自己每年的政治考核。

为官者,终究还是要能分对错,为民做主,让百姓们感受到温暖,而非不公。

周琦离开云杜,又在江夏几个县城巡视了一番,最后还去拜访了周承、李纹以及江夏蛮首领。

周琦发现,江夏各地吏治虽然说不上毫无瑕疵,可相比起先帝在位之时,吏治的确清明了许多,百姓也算安居乐业。

人人有饭吃,人人有田种,人人有屋住,人人有衣穿。

看似简单,在乱世之中却难能可贵。

看到了江夏如今欣欣向荣的画面,再想起当年盗贼蜂拥四起,贪官污吏横行地方的场景,周琦也不由感到了些许欣慰。

至少,他在以自己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着历史进程,让江南百姓们的生活好了许多。

百姓们能够如此安定的生活,与周琦这些年没有穷兵黩武,反而与民休养生息也脱不开关系。

这些年,周琦虽然招收流民极大充实了辖地的人口,可每次出征却最多只有四五万。

并非治下征不了更多的兵马。

只因周琦不愿因为征战而影响了民生,这才控制兵马的数量。

否则以荆、扬两州的人口数量,就算征召一二十万兵马也不在话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