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朱元璋和朱栎而言,这都不是什么问题!
初期迁徙百万左右的汉人到东瀛,后期可以每隔十年或者二十年慢慢的增加。
“这个咱知道,咱不就是再跟你商量么?”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方式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贪污方面的问题肯定会比较严重。
“区区一个东瀛,居然还敢以卵击石!”
“东瀛如果能够施行教育,对于那些想要子孙有机会出头的老百姓而言,也是个最好得机会!”
毕竟也是当统帅的人了,总得表现得沉稳一些对?
不多时,朱匣烽所在的舰队就顺利的在朝鲜临时建起的水师军港当中停了下来。
“想让老百姓愿意主动迁徙到东瀛,光是免除五年的赋税,怕是远远不够的!”
“无非都是一些自作聪明的小伎俩而已!”
东瀛既然狼子野心,还敢屡次袭扰大明,杀我大明百姓,那就应该做好为此付出代价的准备!
被灭国都怪不得谁,只能怪他们自己!
“你以为,从哪里迁徙老百姓到东瀛比较合适?”
一旁的冯胜还在无限感慨当中!
不说大明战船上还有这么多的火炮,就算是不动用火炮,光是撞都能把东瀛的这些船全都给撞散架了!
而且只要有初期的这批汉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的在东瀛落地生根之后,其他的汉人也会知道迁徙到东瀛的好处,说不定还会出现一波跟风迁徙东瀛的热潮呢!
当然,这也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
哪怕是一百万人,平均分到沿海各省,那顶多也就一个省不到二十万左右的人数,很容易就能能够凑出来!
“恩,沿海地区的老百姓,的确更容易适应东瀛的生活环境,迁徙这里的老百姓过去,的确是最合适的选择!”
也就是说学生的生活消费,朝廷这边不负责,只负责学堂建立,以及老师的费用。
夕阳映照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之上,远处已经隐约可见陆地的轮廓。
而且冯胜以前打仗时候乘坐的那些战船,说白了都是一些内陆江河上的小船,稳定性和这些大家伙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首先这些地区近海,容易适应东瀛的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内陆的这些老百姓,一辈子甚至连大一点的江河都没能见过,让他们出海去东瀛,的确是为难他们了!”
反正想要把东瀛变成大明的少数民族省,至少也得保证汉人的比例在七八成左右!
当然,数百万人口规模的迁徙,对于大明而言暂时是不可能的事情,一百万已经是顶天了!
“他们船小,或许没有那个胆子在海上跟我们硬碰硬,但在我们的舰队登陆之后,就容易遭到对方的火攻!”
就这部分的钱,各地官府财政都有专门的税收部分给与支持的,都不需要经过朝廷!
朝廷这边只需要根据各州府上报上来的财政数据进行一个统计就可以了。
翌日。
“如今能够享受到教育的,也只有西北这边,其他地区都还只在一些大的城镇之内才有这样的政策,都没能推广到大明全境呢!”
朱元璋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朱元璋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当然,这些政策目前都还在初期的磨合阶段,等日后大明全境都实现基础教育之后,教育方面的拨款,会专门从教育部和户部这边进行拨付。
很快,朱匣烽就下达了部署命令。
前去侦察的几艘战舰就遇到过几十艘东瀛的小船,似乎想要用数量优势来对付大明这边的战舰。
“在这个基础上,五年内给他们免去赋税,同时兴建一些学堂,让孩子们能够得到朝廷的教育!”
朱元璋又有些迟疑地问道。
“不过每户增加五亩的良田,东瀛那边有这么多的良田能分配么?”
所以必须要分批次,慢慢的来!
“可以给每户增加五亩良田,并且朝廷出资给他们补贴房屋修建的费用!”
根据细作和前去侦察的战船回报的情况来看,东瀛那边也集结了将近二十万左右的兵马,正驻扎在佐贺到福冈沿线进行布防,和大明的水师隔海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