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全族的发展大计【6000字】
历来都是种水果容易,卖水果难。
哪怕是以后世的销售网络,都经常能刷到果农水果卖不出去,然后多少百吨水果烂在地里的新闻。
尽管这个年代水果稀缺,按理说这几年应该不愁卖的,但整个那耶邓氏几百户人家都种西瓜,这种植规模还是不小的,怎么也得提前跟供销社签订好收购合同才能放心,免得西瓜成熟了却找不到买家,那就要命了。
因此,看到族人们都种下西瓜后,邓世荣便特地抽时间来到双旺供销社,找到了官永英的满叔官德武。
互相打过招呼后,邓世荣便开门见山道:“亲戚,我今天过来主要是想跟你谈谈西瓜收购的事。”
其实这种事情,应该在种植前就预先跟供销社谈好收购价格并签订合同的,但族人都是跟风种植,根本没想这么长远。
其实不用多想,一个现成的计划就出现在邓世荣的脑海里。
几位室友听得面面相觑,这里面有很多水果,他们别说吃了,连听都没听说过。
听到这里,就连一向少话的崔文广,都忍不住说道:“允衡,你这完全是在诱惑我们啊!”
邓世荣笑道:“过来找你说点事,你家龙虎豹没在家啊?”
在整个邦杰大队,目前要说哪条村最富,这个肯定是有争议的,没有哪条村能够力压其他村上位,但要说哪条村最穷的话,那就一点争议都没有,必然是横门口村。
邓允衡笑道:“我家乡的水果确实有很多,四季都有水果出产,我们县还流传着一首歌唱农历四时果产的歌谣,这歌谣是这样唱的:博白全县是宝地,种植百果都适宜,三月杨梅四月李,五月毛桃与荔枝,六月菠萝共黄皮,七月龙眼和沙梨,八月香蕉大上市,九月柑橙加方柿,十月柚子摆满市,杨桃常年好生意。
那耶村。
当然,也没必要学到专业级的修车技术,只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实就够了。
邓世荣现在当上了那耶邓氏的族头,受到了全族人的尊敬和爱戴,他自然要花点心思带领全族发展。
在这二十个人中,年龄从20岁到35岁都有,有已经结婚有孩子的中年人,也有未婚的年轻人。
昌文嫂拿起旁边的烟筒问道:“九公,烧烟无?”
何勇说道:“龙眼我也吃过,味道确实很好吃,非常的甜。”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驾驶员属实是吃香,基本上只要邓世荣一提,被他找上的人家都是第一时间就答应下来,而且无一例外都对他感恩戴德的。
能够节省到如此地步,便可想而知这村到底有多穷了。
至于安排哪些族人去学开车,邓世荣思忖了片刻,就把目光看向了隔壁的横门口村。
当然,到了那个时候,经营水果生意的人体户也会越来越多,供销社不收购自然有其他商人来收购,要是嫌弃商人给的收购价格低,还可以自己出去寻找销路。
邓允衡眨了眨眼睛道:“杰哥,不就一千棵荔枝吗?这有啥好奇怪的?”
邓允衡摊手道:“荔枝这玩意我家种了整整一千棵呢,而且还是最好的荔枝品种桂味,可惜等我们放假了再回去荔枝季已经快结束了,再加上这玩意又不像苹果那样耐放,想带来给伱们吃都做不到。”
除此之外,还有甘蔗、枇杷、芒果、木瓜、番果、稔子(桃金娘)、乌榄、黄榄、油甘、柠檬、桔子、凤梨、葡萄、罗汉果等等,总之一年四季都是有果吃的,现在应该是吃杨梅的季节。”
……
……
原本家境就不好,家里的顶梁柱又病了十多年,这个家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邓昌文一共有六个儿女,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四个儿子分别叫邓斯龙、邓斯虎、邓斯豹、邓斯狼,名字真是一个比一个凶。
来自湖北的室友叫楚振宇,普通农村家庭出身,这哥们长得浓眉大眼的,颇有男子汉气概,是寝室中的颜值担当。
邓允衡哈哈笑道:“这有啥不方便的,吃跟住的问题你们不用担心,肯定给你们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暑假的时候回去的话,荔枝、木菠萝、黄皮、稔子、杨桃、龙眼等水果,那真是想吃多少有多少,保证让你们不虚此行。”
“他们都去果园了!”
虽说族里出面组建客运团队,遭遇危险的可能性要比个人跑客运低很多,但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他才会选兄弟多的家庭,这样就算倒霉出了事,也只是损失其中一个儿子,不至于会绝后。
而今年全族人都种上了西瓜,顺利的话倒是能赚上一大笔钱,但这只是短期的收获,几年以后各地的水果产量上来了,再想像现在这样赚钱就不太可能了。
所以,邓世荣得想个长远一点的赚钱计划,真真正正的带领族人们脱贫致富。
邓世荣物色的二十个司机人选,全都过来他家报到。
京城。
“昌文嫂(这里的称呼跟辈分无关,在双旺本地如果遇到辈分不好称呼的时候,一般称年长的妇人为某某嫂,年轻的妇人就是某某妹),在缝衣服呢!”邓世荣过来的时候,看到昌文嫂正坐在门口缝衣服,便打招呼道。
接下来双方签订好合同,有这份合同在手,族人们今年种植出来的西瓜,就不愁卖了。
前世邦杰村(大队)通电之后,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邓世荣一家点的电,比整个横门口村全村加起来点的电都要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横门口村有多节省了。
要是今年西瓜能够丰收的话,那家里就有钱盖房子,儿子也有机会娶媳妇了。
邓允衡点头道:“我去年春节没回去,暑假肯定是要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