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卧槽,博白车?【三连涨,大佬们威武】
次日一早。
李宗河在吃过早餐后,便扛着行李坐公交车来到了越秀南客运站。
去年他第一次坐车回家过年,由于没有经验便在半路拦车,结果车满人了他就只能一直站着回到梧州。
虽说站几个小时对于李宗河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如果有座位坐的话,谁愿意一路站着啊?不舒服不说,还得承受别人异样的目光,搞得就好像他坐车没给钱一样。
经历过一次后,李宗河这次总算是有经验了,所以便专门坐公交车到车站去坐车,这样应该就不会出现去年那种情况了。
越秀南客运站始建于1950年,是广州市历史最为悠久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同时也是广州最早的省汽车客运站,李宗河也是第一次来到这车站,看着这“雄伟”的车站,不由得感慨不愧是广州的车站,就是气派。
很快,就到了腊月廿九这天,邓世荣在祠堂召开了今年秋季期的助学会。
邓世荣看了也极为满意。
腊月廿六。
听到这里,邓世安这个大队书记第一个响应道:“这个提议好,这都是族中的大事,跟每一位族人息息相关,由公司统一出钱搞这些,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不过,族人们难得聚一次,在处理完助学会的事,邓世荣又上台跟族人们讲了讲客运公司的运营情况,虽然客运公司才运营了三个半月,距离公司分红还早,但让族人们知道客运公司赚大钱了,也能让他们这个年过得开心一些。
“阿表,广州什么时候有我们博白车了?”
决定跟着舅舅混的卜大芳也不客气,乐呵呵的把钱收下了。
然后,邓世安这个老族头,也上台去讲了几句勉励族中学子的话。
……
在吃夜宵的时候,邓世荣对大儿子说道:“允泰,今年你在管理饭店的同时,也要留意各种商品的生产厂家,不管是食品、日用品、针织品、烟酒、电器还是其他五金百货等等,反正要想办法把这些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弄到手。”
其他族人也都纷纷出声表态,这种事情没人会有意见的,人家族头是公司的大股东,由公司出钱搞这些,利益受损最大的就是族头,人家族头这个大股东都没意见,他们这些小股东能有什么意见?
谈完这个事,这场族会就到了尾声了。
广州竟然有博白车了!!!
这一刻,李宗河心中真的是无比激动,有种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击队员终于找到组织的那种感觉。
广西的过年习俗,都是凌晨零点准时燃放烟花炮竹。
现在趁着各位族人都在,我就说说我们大概统计出来的一个数目。”
至此,助学会就算是结束了。
接下来,来车站乘车的博白人是越来越多,大概十一点左右,乘客就爆满了。
邓昌梁点头道:“嗯,去,行李可以放这里,我帮你看着。”
而且,票价也不离谱,从广州回博白,春运期间也只收25块钱,比他们之前转车梧州再坐回博白还要便宜一些,最关键是不用在梧州等车了,可以直接回到博白,这钱花得那是相当的值得。
在李宗河去排队买票后,邓昌梁又时不时的用客家话喊一嗓子,虽然车站可以买到博白的车票,但他怕有老乡先入为主,以为车站没有博白车,直接就开口买到梧州的车,那就搞笑了。
“谢谢舅舅!”
而这个大生意,是族头牵头搞起来的,他们对于带领他们赚钱的族头,那真的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早就砸锅卖铁了,不过我还是保守了啊,早知道我应该去信用社贷款的。”
“我算术还可以,让我来给伱们算一下账,之前客运公司成立,族里一共集资263万,一股1000块钱,一共是2630股。拿这40万除以2630股,一股大概能赚150多块钱!”
很快,又有两个阿妹快速的走了过来。
原本员工们都以为今年跟去年一样,都是多发一个月工资当成年终奖,没想到是多发两个月的工资,让他们都惊喜不已。
……
邓昌宝也点头道:“这是应该的,我赞同。”
经历过去年的春晚之后,今年的春晚办得更加好了,晚会结合主流文化与通俗文化,邀请港台演艺明星参加,实现内地与港澳台的文化融合,而且节目也确实精彩,让邓世荣都看得津津有味的。
期间,自然有不少族人过来询问客运公司的情况,邓世荣没有说赚多少钱,只是说他回来之前,从广东回来的车都是满客的。
这话很快就在族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客运公司赚钱了,只是这个春运下来到底能赚多少,谁也不清楚。
看完春晚,族人们也都回去了,邓世荣一家先准备好祭品去供阿祖公,回来又弄了点夜宵吃。
“是啊,以后咱们博白的兄弟姐妹,都有直达车坐了,不用再半路转车了!”
邓世荣等族人们心情稍微平复一些了,才说道:“公司,是我们全族人的公司,既然公司赚到钱了,那我有个提议,接下来的助学就不搞个人捐赠了,直接由公司负责出钱给族中优秀学子奖励。
李宗河道:“那我赶紧去买票先。”
邓世荣看着底下一众放人说道:“我从县城回来的这几天,每天都有族人来问我客运公司的情况,我也说了,从广东回来的车天天都爆满,但这么说大家也只知道公司赚钱了,到底能赚多少钱估计心里也没有数。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等公司发展壮大了,拥有几十辆甚至上百辆客车的时候,那赚钱速度就会把他的砖厂远远甩在后面,到时他完全可以躺着暴富了!
除了邓昌宝,邓允贵、邓昌雄、邓允发等各村砸了“巨资”进公司的族人,也都激动得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大部分人都有各自的生意,而且都挺赚钱的,否则也不可能在这个年代成为万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