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分家
穗丰饭店。
某个包厢里。
卜中石与梁雨晴正在各自的家人或亲戚的陪同下进行相亲。
梁雨晴是由父母陪同过来相亲,而卜中石除了他的大哥大嫂以外,还有舅舅以及表兄。
此时,长辈们在说着场面话,卜中石与梁雨晴这两个相亲的男女主角则偷偷的打量着对方。
在卜中石的眼里,梁雨晴自然是个漂亮姑娘。
她留着一头长发,头上戴着这个年代流行的红色发夹,上身是一件的确良衬衫,下身是一件红色的过膝收腰裙,衬衫下摆被她扎进裙子里,显露出她窈窕的身材,在这個年代那是属于非常时尚的打扮了。
梁云飞夫妇听得心动不已,虽然邓世荣是在画饼,但目前五辆大货车日夜不停的跑运输,这是事实,未来只要经营得好,那还真有可能做大做强,与之对比,一个公办老师的身份,倒也没那么重要了。
邓昌元点头道:“其实阿泰和阿泰婶已经跟我们说了好几次了,让我们到县城去做点什么生意,只是之前我还没有分家,这种事情我也做不了主,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结果梁云飞夫妇的红包是10块钱,而梁雨晴的红包是20块钱。
毕竟现在已经是1984年了,这一年正是第一次下海经商大潮爆发的时候,很多体制里的精英都选择下海经商,大家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雨晴妈也接话道:“是啊,只要男人有本事,女人在家相夫教子也挺好的。”
因此,此时卜中石看对方真的是越看越满意。
邓世荣吃过午饭,坐在木棚底下烧烟的时候,邓昌元走了过来。
邓世荣大概清楚原因是什么了,不由得语重心长的说道:“允财啊,老话说儿大不由娘,尤其是已经成家的儿子,我们当父母的不能什么都抓在手里。
邓世荣点头道:“儿子都成家立业了,让儿子儿媳把赚到的钱都交上来,短时间倒是不会出问题,但要是长时间这样做,肯定会出现问题的,尤其是几个儿子收入不平等的时候。”
两人一个是邓允泰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发小,一个是张秀萍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小姐妹,到了县城还怕找不到事做?
可阿元他是打定主意要这样干,最终就只能分家各过各的了。”
在大城市,七十年代单车就已经普及了,而农村的条件自然没办法跟大城市比,即便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农村人家里有一辆单车就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了。
所以,梁家三口离开穗丰饭店,骑着单车回到老爷子的住处后,便迫不及待的当着老爷子的面打开了红包。
毕竟,明知道没戏,给多大的红包都是打水漂,本着能省则省的想法,自然给不了多大的红包。
次日。
不管是哪一种,其实跟分家单过没有太大的区别。
中午。
而邓昌元和欧国花同样很满意,他们的眼界比大哥大嫂要高,根本不在乎眼前这点家产,他们的目标是放眼未来,分家之后夫妻俩赚的钱,就可以全部进入自己的口袋了。
所以,刚被禁赌的那段时间,邓昌奇赌瘾不知道发作了多少次,但最终都被他压了下去,这股份实在是输不起啊!
不再参赌,六月的时候西瓜又得到了丰收,再加上家里养猪养鸡养鸭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让原本一无所有的家庭,又再次富裕起来了。
双方说了一些场面话后,邓世荣便笑着问道:“梁场长,听我家允泰说你在我饭店吃过不少次饭了,你千万不要客气,有哪些喜欢吃的菜就说出来,我让大师傅做,然后好好的跟你喝几杯。”
邓允强也笑着接话道:“是啊,这摩托车实在是太贵了,也就九公你舍得买,我们哪里舍得买这玩意啊!”
……
梁云飞的行动能力还是可以的,次日便再次来到穗丰饭店。
而现在男方出手就是四十块钱,比梁雨晴一个月的工资都高,这态度那是再明确不过的了。
吃过早饭后,邓世荣便和邓允军、邓允贵等人一起来到邓允财家,为他们家分家作见证。
说完这个事,邓允财就回去了。
梁云飞闻言心中一紧,问道:“邓老板,是什么问题?”
……
这个年代的农村人对于凤凰牌或永久牌单车的爱惜程度,绝对超乎后世人的想象,不仅用彩带把车身缠得漂漂亮亮的,每次骑回来都要用抹布把单车抹得干干净净,然后再用蚊帐把单车给盖得严严实实的。
当然,这一世邓世荣重生回来,整个邦杰村受他的影响,家里拥有凤凰牌或永久牌单车的人已经有不少了,自然没有前世那么金贵,但在其他村这两大名牌单车仍然是极为宝贝的东西。
看家门之前,身价钱是必须要先谈好的。
就拿我来说,我县城开的饭店,都是由我家允泰两口子负责管理,赚到的钱我也不要他们的,都让他们自己留着。
当邓世荣开着摩托车回到那耶村的时候,毫无疑问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至于到县城后能不能赚到钱,这个邓昌元和欧国花根本就不担心。
看到这个红包金额,雨晴妈眉开眼笑的说道:“看来这位卜老板对咱家小晴那是一见钟情了啊!”
这经济独立了,有本事的在外面买了房,或者在老家另外起了房子,没本事的就继续跟父母住在一起。
邓世荣道:“就是关于生孩子的问题,我这外甥是农村人,村里的观念跟城里还是不一样的,要是他结婚了恐怕不止生一个孩子,而现在的计划生育你们是清楚的,到时可能要梁老师放弃老师这份工作,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受?”
……
连单车都这么金贵,更别说是摩托车了,因此听到消息上下二三村的人都跑过来围观。
这是全双旺第一辆摩托车,很多村民甚至连见都没见过,也就那些出过门的村民,才知道这是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