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搬新家(×),装逼(√)
中午。
穗丰饭店。
邓世荣今天没有胃口喝酒,就让帮厨煲了一锅大薯糖水来当午餐,如下图:
这大薯是博白县农村比较常见的杂粮,种植规模虽然没有红薯芋头以及木薯那么多,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种,有白肉的有紫肉的,用来煲糖水味道极佳。
在煲糖水的时候,也可以放一些糯米进去一起煲,那样就是大薯甜粥,味道也是一流。
在吃了足足两大碗的大薯糖水后,邓世荣才满足的拿着水烟筒到门口抽烟。
其实可以在饭店里面抽烟的,很多食客都在饭店里面抽,反正这个年代全县抽水烟的人确实多,再加上饭店空间宽广,基本不会有什么影响。
不过,邓世荣还是习惯的拿着水烟筒到门口抽。
车站改建也不影响腾龙客运公司的运营,所以邓世荣也没有过多关注,他现在难得清闲下来,每天没事就待在饭店跟张光宗喝点小酒,逗逗自己的大孙子,日子过得颇为惬意。
更何况,听老板的意思,目前这份工作算是给他们的考验,要是考验通过的话,往后会有待遇更好的工作等着他们,有这么一块诱人的大饼摆在面前,他们当然要抓住机会,认认真真的工作,争取能够得到老板的认可。
邓世荣道:“那你是怎么回复他的?”
如今,小区的两套房子都已经装修好,难了大半辈子的昌文嫂,便想好好的摆上几桌,请亲戚朋友过来热闹一下,也让这些亲戚朋友们看看他们家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
蔡大嫂眼珠都快瞪出来了,惊叹道:“我的天啊,这也太漂亮了!”
由于我国军人在群众中的形象好,退伍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受信任。
邓斯凤道:“好的,家里的亲戚我都会通知的,到时带着他们一起上来。”
族头挑中了她的三个儿子,让他们去县城学开车当驾驶员,再加上家里跟着族头一起种西瓜,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家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等赚到钱以后,日子就越过越顺了。
等蔡家人抵达县城的时候,已经将近十一点半了。
博白汽车站始建于民国16年(1927年),原站址是在县城新兴街,车站建有7间二层砖木结构大拱式房屋,筑有房基约20间,因缺少经费没能建成。
蔡六妹摇头道:“妈,真的不用,我们小区现在不适合放鞭炮,等你们上去看了就知道了。”
与此同时。
邓世荣划燃火柴,点燃烟丝咕咚咕咚的抽了几口烟,才问道:“是他的父母让他问的?”
之所以这么快,那是因为这些族人弄的都是最简单的装修。
于是,一家老小便带着发籺之类的东西,浩浩荡荡的朝双旺圩走去。
那耶邓氏小区。
女儿迟早是要出嫁的,这个邓世荣早就有了思想准备,甚至前世他都经历过两次嫁女了,如果按照前世的经历,大女儿早就已经出嫁了,哪里还会拖到现在啊!
双旺境域,陂田村。
“谢谢老板的信任。”
其中一位年纪大一点名叫李卫雄的退伍军人问道:“老板,除了不让那些无关人员在大楼逗留,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吃过白粥后,蔡母便把昨晚就蒸好的发籺以及爆米花装到篮子里,这两样都是祝贺搬新家必不可少的东西。
可惜,到1928年的时候,车站遭日本飞机炸毁了。
蔡家人闻言看了过去,都露出了惊叹的表情。
墙和天花直接刷白,地板也不铺什么大理石水磨石啥的,而是直接用水泥铺平,电线也不像后世那样走什么暗线,都是直接明着扯线就完了,这种装修方式,速度想不快都难。
说到这里,邓世荣露出笑容道:“当然,也不用二十四小时都在这里守着,偶尔有事离开一下也不要紧,反正这个分寸你们自己把握,你们都是当过兵的人,我相信你们是能够自觉做好这份工作的。”
现在这个年代,退伍军人在就业方面,也会有一定的优势,国家会给予一定的照顾,但终归是僧多粥少,各单位以及企业根本没有那么多空缺可以安插那么多退伍军人。
所以,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邓允珍,又怎么可能会惦记娘家的东西呢?
听到父亲这么一说,邓允珍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爸,你没开玩笑?这穗丰饭店拿来给我当嫁妆?”
就在去年,已经29岁的大儿子邓斯龙,娶了一个比他小7岁的老婆,二儿子邓斯虎前不久也已经说上对象了,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会结婚,三儿子和两个女儿的婚事,昌文嫂也已经在张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