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丽点头道:“那好,等过完年,我们就到那耶邓氏小区去租个铺面出来。”
在后世,那耶邓氏的祠堂每隔十几二十年就要重建一次。
唐明杰释然道:“说得也是,那我就再努力适应一段时间,等我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跟我爸妈说,希望到时他们能够理解我的选择!”
邓允贵是了解九叔的,知道他肯定还有话要说,便问道:“九叔,你是不是又有什么计划?”
邓世荣笑道:“如果只是建成全双旺乃至全博白最漂亮的祠堂,那有一二十万确实足够了,但想要建成哪怕过了几十年还能在全国排得上号的祠堂,就不是一二十万能够解决的了。”
唐明杰挥了挥手,说道:“好了,不提这些不开心的事,今年你留在京城过年,有什么安排没有?”
邓世安也是目瞪口呆的说道:“是啊,老九,建祠堂花一两百万,这也太吓人了?”
“这个肯定是没问题的,听说现在公司一天的利润就超过了三万块钱,去年公司分红每股是500块钱,今年不说要更多,只要能保持这个分红标准,那咱们手头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紧了。”
现在永佳超市已经开业,分店计划邓世荣也就没有隐瞒的必要了,便透露道:“超市这么赚钱,当然要开分店,下一步计划是到南宁去开超市,目前我已经在做准备了,大概后年南宁的超市就可以开业了!”
没想到还真猜对了,邓允泰真的服气了。
……
比如现在,像邓昌宝、邓昌雄这等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族人,都已经在暗暗盘算了,一旦祠堂开建,那他们一定要在功德墙上弄一块最高档次的功德碑石。
后世网络发达,邓世荣在手机上看过那些造价超过千万的祠堂视频,好家伙,那真的是大气磅礴,美轮美奂。
博白县宗族文化浓郁,对于祠堂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都极为重视,每一个姓氏都建有祠堂,说句不夸张的,在博白看一个宗族团不团结牛不牛逼,直接看他们的祠堂就能估个八九不离十了。
而且这祠堂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建起来的,从筹备到动工再到建成,起码得三四年的时间,到时大家的经济条件也好了,愿意捐款的族人估计会越来越多。
这祠堂一旦建成了,不说能管两三百年,至少百年内是绝对不用再重建了,这功德碑和功德墙我估计很多族人是想上的,这里就能弄到不少的捐款了。
唐明杰点头道:“不错,我觉得经商或许更适合我,没有那么多管束,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多爽啊!”
其实,在第一次应邀过来做客的时候,邓允衡就从唐明杰口中知道了他父母的身份,他们可不是唐明杰之前在宿舍里说的芝麻小官,而是级别不低的领导。
唐父闻言也有些感慨,儿子在他们言传身教之下,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基础,但跟他这位同学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邓世荣笑道:“不是想,而是已经在做了,具体的等我弄好了再跟你们说!”
邓世荣连连摆手,说道:“毕竟每个人的家庭条件都不一样,每人出10块钱的人口钱,有点参与感就行了,其余的就靠条件好的族人自觉捐款了,反正建这祠堂肯定是要立功德碑和功德墙的。
而功德墙,则是为以家庭为单位所立的墙碑,这里一般设有不同规格的墙碑,不同档次的墙碑不仅位置不同,所书写的内容也会有区别,最高档次的墙碑,一般会把全家人值得称道的履历都铭刻上去,排面那绝对是拉满了的。
“哈哈,就等着客运公司分红呢!”
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
而面对这个级别的领导,已经走上仕途之路的邓允衡还能够做到一点都不拘束,只把对方当成同学父母这个身份来对待,也算是非常厉害的了。
“好的,谢谢大姑父。”
邓允珍等人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这也是激励族人们踊跃捐款的重要原因。
送邓允衡出来的时候,唐明杰长叹了一声,说道:“允衡,跟你说句实在话,工作这半年来,我感觉自己其实不适合从政,对体制里的工作一点都提不起兴趣。”
只是,之前的形势,大家都知道,再加上前些年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好,所以也就没人提重修祠堂的事。
唐父唐母挽留了几句,才对自家儿子道:“小杰,送送你同学。”
等人离开了,唐母才感叹道:“真是个优秀的孩子,才进部委锻炼了半年,说话做事比以前更加稳重了!”
而这一世,邓世荣这个族头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用客气!”
唐父点头道:“确实是个人才,擅长察言观色,小小年纪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在部委是迟早能混出头的。”
邓允贵说道:“九叔,你这个想法,我是支持的,但这么多钱光靠自愿捐款,恐怕是凑不出来的。”
唐父乃是某部委某司的副司长,唐母是某国企的中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