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震撼,这祠堂太牛逼了!
傍晚。
公安局家属院。
朱老太太一边洗碗一边欢快的哼唱着诞生于几十年前的经典老歌: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咳呀
他是人民大救星……”
邓昌发接话道:“是啊,兄弟你难得来一趟,我这就让人杀鸡做饭,怎么也得留下来吃顿饭才行。”
从古到今,能够淡泊名利的人,始终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名和利。
从这首《乡村四月》中可以看出,农历四月的农村人还是比较忙的。
其他族老也纷纷出声挽留,对方可是代表那耶邓氏的,过来这边受到什么样的招待,回去肯定会跟族里人说,他们当然要好好的招待对方,免得给那耶宗亲留下不好的印象。
邓昌宝道:“这客运公司也是我们族头牵头搞起来的,还有去年国庆节那天开业的永佳超市,也是我们族头开的。”
原本大家都是那耶邓氏的子孙,如今那耶邓氏要建这么牛逼的祠堂,经济条件不错的族人都想参与进去捐款,因为这是刷威望最快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邓昌决笑道:“各位兄弟不用客气,这时间已经不早了,要是留下来吃饭的话,再想坐车去其他地方就难了!”
邓昌宝点头笑道:“不错,穗丰饭店就是我们族头开的,还有腾龙客运公司,不知道昌发哥你有没有听说过?”
所以,他非常好奇,这那耶邓氏的族头,到底拥有什么样的产业?
跟邓昌发做着同样生意的邓昌宝笑着问道:“昌发哥,你这两年有没有去过县城?”
随着各地宗亲的自我介绍,邓世荣才发现来的宗亲都不简单,几乎每一个都有各自的产业,都具备一定的财力。
虽然祠堂开工奠基仪式要明天才举行,但各地的宗亲都会提前一天赶到,要是当天才赶来的话,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毕竟现在的交通可没有后世那么发达。
邓昌决轻描淡写的说道:“其实事情说起来也不复杂,我们族头先是带领我们种植荔枝和西瓜,再集资到县城去开了一家客运公司,然后我们的日子就过得越来越好了!”
只要能够抓住机会,这邓昌盛应该是能发一笔大财的。
邓昌利闻言了然,接话道:“我们也是那耶邓氏的子孙,如今那耶邓氏要重建祠堂,我们肯定也要出一份力的,不知道这祠堂打算怎么建?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另外选址重修?”
“各位宗亲好,我是来自北流利草的邓昌行,目前在村里承包了几百亩山岭种植果树,请宗亲们多多关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毕竟那耶邓氏,也只是南阳邓氏许多分支中不起眼的一支,如果是南阳要建这样的祠堂,倒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怎么说那也是全国几百万邓氏族人共尊的祖地。
“你好,世荣公!”
而且,那耶邓氏小区在县城谁不知道啊,那是公认的居住条件最好的小区,以后还有没有这么漂亮的小区出现谁也不知道,但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哪里的房子能跟那耶邓氏小区比。
盖楼房装修的时候贴瓷砖,是接下来十几二十年的流行风向,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新盖的楼房打算装修的,基本都少不了要用到瓷砖,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
朱老太太花了足足十多分钟才消化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然后看向小儿子,一脸严肃的叮嘱道:“阿杰,这辈子伱一定要好好的对待你老婆,千万不要让人家受委屈了!”
而且,整个祠堂布局气势磅礴,这样的祠堂一旦建起来,那真的要引起巨大的轰动了!
以下是祠堂的局部图片:
难怪建这祠堂要花118万,也难怪那耶邓氏的族头有信心说要建成全国都排得上号的祠堂,而且要保证传承百年而不损。
上午,他们的小儿子和小儿媳终于去民政局登记结婚了。
这样的功德墙,在这个年代其实捐个一百几十块钱就有资格上了,可现在那耶邓氏新建的祠堂,起步就是1000块钱,甚至还有10000以上的,确实是有点吓人。
邓昌利平复了一下心中的震惊,发自内心的称赞道:“兄弟,不得不说,你们的族头,真是太有魄力了!”
邓昌发摇头道:“我已经有十几年没回过那耶祖地了,只记得祠堂的位置,其他的都没什么印象了。”
可那耶邓氏这一个小小的邓氏分支,现在却要花118万来建祠堂,实在是太恐怖了!
在场的几人,闻言都倒抽了一口冷气,这价格再次狠狠的震撼到了他们。
邓昌发深吸了口气,问道:“兄弟,我想问一下,你们建祠堂的人口钱,收多少啊?”
这样一家能下金蛋的饭店,居然拿来给女儿当嫁妆,这种话哪怕是搁在其他地方都没几个人敢信,更别说是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博白了,这完全是颠覆了他们的三观。
漂亮,实在是太漂亮了!
幸好我们的族谱上都有记载各地宗亲的情况,所以才能重新把各地的宗亲联系起来。
朱老太太难以置信的说道:“阿珍她还有五个兄弟呢!”
最恐怖的还是功德墙,这功德墙他们自然清楚,就是搞一面或者几面墙,在墙上砌上一块块功德碑,上面把功德碑主人以及家眷的生平记录下来,档次越高,碑石就越大,记载的内容就越详细,位置也越靠前。
在那耶邓氏的祠堂门口,族人们一大清早就开始杀猪宰羊,这是用来招待从各地赶来的邓氏宗亲。
最让邓世荣关注的,是一个来自博白沙河的宗亲邓昌盛,他开的是一家瓷砖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