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显赫的家庭功德碑,惊呆了各地宗亲【万字爆发】
腊月初六。
那耶邓氏新祠堂门口,那片宽阔的水泥地面上,此时已经摆上了足足500张崭新的桌子以及5000张配套椅子。
这些桌椅是摆放在左右两边的,中间留着一条七八米宽的通道。
此时,很多桌子上,都摆着一个精美的芒竹编果盘,果盘上堆满了糖果、饼干、瓜子、麻花、花生糖等茶点,同时桌上还摆放着一个茶壶与若干茶杯,还有一包本地的红碎茶,桌子底下是一个装有开水的保温瓶。
这些东西,自然是那耶邓氏用来招待各地分支宗亲以及那些已经出嫁的阿姑大姐。
远处,不断的传来猪叫声,族里的众多屠户已经在杀猪了。
毕竟一些比较耗费时间的菜都要提前一天做出来,要不然等明天再做肯定是来不及的。
博白客家人的升座仪式包括三个流程:迎龙、进香火、祭拜。
邓世荣等人也没有在老家多待,在祠堂升座仪式结束的当天下午,就坐车到了博白。
邓世荣道:“现在已经三年级了。”
在离开前,众宗亲都过来跟邓世荣这个族头打招呼。
“九公,我们先回去了。”
见父亲如此上心,邓允衡也意识到父亲是真的非常看好这姑娘,他再次郑重的就道:“爸,知道了,我一定尽力而为。”
一九八七年五月升为副处级干部,后调任福建福清县任常务副县长。
“九公,我敬您。”
之前去市里开会的时候,上面的领导还表扬了我,要是一切顺利的话,估计明年我的级别还能再往上提一提。”
根据上面的记载,邓世荣这个族头本身就创造了奇迹,带领全族人发家致富。
众人聊了一会邓允衡,然后话题又移到邓允嵩身上。
镀金的“鄧氏宗祠”招牌闪闪发光,祠堂门前的两座翠绿石狮威武雄壮,门前起支撑作用的两根石柱,上面都有繁复精美的雕花图案,其门廊和面壁也是一样的石雕。
“九公,生意上的事,我们还是懂一些的,在同等条件下,能够照顾一下我们这些宗亲,就已经很好了。”
在忙碌中,很快时间就来到了中午,那些外嫁的阿姑大姐以及各地的分支宗亲,便开始陆陆续续的到来了。
等回过神来,邓允衡哭笑不得的说道:“爸,我这岁数也不算大,你没必要这么急着替我找媳妇。”
邓世荣把顾采薇的通信地址跟二儿子说了一遍之后,才说道:“给人家写信的时候,记得要主动一点,有什么情况就第一时间跟我联系,尽量把这姑娘拿下,她一定能成为你的贤内助。”
那些收尾工作,自然有族人负责,不用邓世荣这个族头操心。
在新田邓氏族人在看功德碑的时候,陪同参观的邓世荣等人便走出了祠堂,这祠堂他们天天看,不说看腻了,但也没有一开始的新鲜感了,看功德碑需要不少时间,自然不用一直陪着。
然后,祠堂理事会的各位理事,便安排这些宗亲兄弟分散住到各家各户。
回到村口走过彩门之后,由嫂子们组成的礼仪队伍和全村人民全部站成两排夹道欢迎,气氛那是相当的热烈,仪式感满满。
还有就是邓世荣这个那耶邓氏族头的家庭功德碑,也被这些族人们拿出来吹嘘,把那些没有去参加那耶邓氏祠堂升座仪式的族人听得目瞪口呆,后悔没有报名去参加这场难得一见的盛典。
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来自分合浦公馆的邓允国问道:“九叔,你们成立的食品公司,以后会不会做猪肉加工啊?”
一夜无话。
邓世荣道:“以后总会有机会见到的,再说了他现在就一个常务副,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官。”
进香火炉仪式庄严而神圣,体现了那耶邓氏族人和外嫁姑姐以及各地分支宗亲对祖先的敬畏,以及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弘扬祖训的精神。
邓世荣道:“看得出来,那姑娘对你的印象还是可以的,她母亲还有舅舅也比较看好你,交往的基础是有了,至于你们能不能合得来,这个就看你们是否拥有相同的三观了。”
到了下午四点,随着最后一批宗亲赶到,所有分支的宗亲都到齐了。
“九公,以后有什么事要用到我们,你就给我们一个电话,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油锅,我们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
在下车后,不少新田邓氏族人手上都拿着烟花炮竹。
来参加祠堂升座仪式,其他的礼品都不用带,但烟花炮竹这种东西是必不可少的。
邓允衡认真道:“知道了爸,我会尽力的,不过这种事情讲究的是两情相悦,我有心也要人家有意才行。”
邓世荣道:“你工作上的事我也帮不上忙,总之你要时刻牢记,不管取得多大的成绩,都要戒骄戒躁,一定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根据统计,分支宗亲到来的人数,达到了一千八百多人,创下了分支宗亲齐聚祖地的历史记录。
那么多宗亲兄弟赶来,让那耶邓氏的族人觉得倍有面子。
接着,众人继续看其他家庭功德碑,这下子终于正常了,上面记载的事迹虽然比一般的族人强,但强得有限,属于正常范围。
而在新田邓氏到来之后,其他地方的分支宗亲也陆陆续续的到来。
父子俩互相问候了几句,然后邓世荣就笑着说道:“允衡,我前些天坐火车的时候,在车上遇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姑娘,她是湖北武汉人,名叫顾采薇,22岁,今年刚刚大学毕业,是一个刺绣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