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01章 终相见(2 / 2)

然后在草木灰三字下面,写下了“肥田”二字。

自先秦起草木灰就已被用来肥田,但因地域差别,肥田所用草木灰量亦有多寡。

略作思忖,孔明将了解到的情况依次提笔写下:

河东郡,田地不施草木灰。

平原郡,每亩地草木灰九合。

南阳郡,每亩地草木灰一斗。

武陵郡,每亩地草木灰半斛。

半斛为五斗,为五十升,为五百合。

由此,孔明写出了观察出的现象:由北至南,草木灰的肥田之效愈来愈显著。

顿了顿,孔明继续提笔写下:由草木灰制碱法可知,草木灰中富碱。

再次驻笔努力回想是否有所遗漏后,孔明慎重写下了结论:北地或富碱,南地或缺碱。

顺带写下了猜测:

橘生淮南淮北之别,因碱之多寡方有差异?

北方少竹,南方少韭,是否亦与此有关?

轻吐一口浊气,孔明回望自己写的这一页,忽然感觉到了一点后世所谓“科学”的乐趣。

此等土地之别,不因上意而改,不因口含天宪而变。

它是被自己依靠所学所识,推测而出。

觉察总结其共同点,探寻剖辨其差异处。

最终或许亦能如后世一般,总结出子孙后辈能沿用千年之条例。

四月的晚风依然还带些许凉意,但孔明身上现在却有了一点燥热之感。

最终还是去院子里散步月中,方才回去合衣睡下。

第二天孔明是被满脸兴奋的刘备给拉起床的。

“孔明,元直之舟船已至犍为县矣!”

犍为县在成都正南不过一百四十里。

因为昨晚的熬夜导致孔明思维有些迟滞,想了下才明白。

看来元直是乘船逆流而上,走江州,过江阳武阳,从水路来的成都。

益州春夏多刮东南风,因此从荆州来成都也算是顺风,行舟确实是个好选择。

等孔明回过神来,他已经和刘备一起站在成都城南了。

刘备在一旁根本立不住,不断的焦灼徘徊,时不时驻足踮脚往南眺望,恨不得立马就能看到舟船。

孔明唤过来陈到的亲随给自己打了一瓮水洗脸,振奋精神后提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