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被当时的一位老师看到了。
那位老师帮小孟把地瓜送到了食堂,换回了100块钱的饭票。
小孟这才破涕为笑。
甚至还写信回家告诉家里人,这里的地瓜价格好高啊。
一麻袋居然卖了100块钱。
而在老家,顶多就是十几块钱。
所以要是把老家的地瓜都背到这里卖,多好啊?
在物流不发达的那个年代,这当然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只是,直到大三那年,小孟才知道。
城里的地瓜确实比农村贵。
但一袋子地瓜,也不值100块钱。
顶多20块钱。
其余那80块钱,是那位老师给他的。
这位老师,影响了小孟一辈子。
让他决心当一个如此默默做好事的好人。
……
就是这么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现在居然被这老头子说成是沽名钓誉的老色鬼。
还与陈丹有染。
这些人能不发火吗?
他们污辱陈丹也就罢了。
侮辱孟老馆长,那就是放了众怒。
于是,人人群起攻之。
甚至有好几个,都要动手打这个口无遮拦的老东西了。
这几个人,眼见坏事儿,只能陪不是。
但还是一口咬定,陈丹就是他们的儿媳妇。
但就是不肯去巡捕房。
说这里的巡捕,他们不熟悉,不公正。
会欺负他们这些外乡人。
坚持要陈丹和他们回家。
就在这闹闹轰轰之中。
对面歌剧院的保安老彭头,端着大号的搪瓷茶缸子,一边吸溜吸溜地喝茶,一边悠哉悠哉地过来看热闹了。
看到了这一幕。
特别是那一家三口。
老彭头一愣:“你们不是老李家的人么?怎么到这儿来了?”
原来,竟然有人认出这三个人的身份。
但那老太太却否认。
对老彭头说:“你认错人了,我们不姓李。”
老彭头哈哈一笑:“你们不姓李?那你们姓啥?别开玩笑啊,难道你们姓了几十年李,现在居然把姓给改了?虽然咱们不是一个村的,但离得可不远。你们在集上卖饲料卖了几十年,谁不认识你们?你叫李大奎,你叫张桃花,你儿子叫李本利。”
有一个围观群众,手里就拿着之前他们的寻人启事。
大声说:“没错,这寻人启事里面,就写着寻找李本利之妻张晓红。你们怎么还不承认呢?”
老彭头一听寻人启事就问:“你家谁丢了?”
这三个人不吭声。
有人说:“他家儿媳妇丢了。”
老彭头一撇嘴:“丢了?不是被你们打跑了吗。”
众人一听,对呀,确实是被打跑的。
看他们说的是真的。
这个老彭头在歌剧院看门已经好几年了。
按理不会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