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文系院长章鸿光,整整看了一个星期,才勉强把宋时青给他推荐的这本《熔炉》看完。
章鸿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在国内文坛领域享有不菲声誉。
虽然外界知道这个人的名字比较少,不过要论起章鸿光在当代文坛的影响力,毫不夸张的说,完全就不输于刘震云。
章鸿光在文学素养方面的造诣,自然是不用过多怀疑。
不过,是人就会有弱点。
章鸿光的弱点就是上了年纪,身体不太好,容易心绞痛
“咕咚咕咚.”章鸿光拿起桌上的热水,就着快速救心丸喝了两口,当救心丸顺着热水流入喉咙最终抵达肠胃,像是如释重负一般,他长舒口气,“终于读完了”
放眼当今文坛市场,真的很少见到宛若江海《熔炉》这般——
纯黑暗向!
几乎是全员恶人一般的文学作品?
《熔炉》黑暗到了一种什么程度?
黑暗到让人看不到希望!
黑暗到让人看不见曙光!
从始至终,一种极其压抑的情绪,便从文章的开头一直贯穿到结尾
如果是寻常作家来书写《熔炉》,那他们为了读者的阅读情绪来考虑,在通篇致郁流剧情结束之后
势必会迎来一个极其正面向的结局?
所谓正面结局,也就是坏人终究被绳之以法,光明终究战胜了黑暗,孩子们最终从地狱里被解救了出来,一切都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
可江海非但没有这样做,甚至还将整本书的致郁流剧情加深——
那些让人狠的咬牙切齿的反派角色,他们不仅没死,反而过得一比一个好?
施暴的恶人甲,狠毒的恶人丙,歹毒的恶人丁这些坏人非但没有遭受到一点的惩罚,甚至于他们还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甚至于那位福利学院的院长,他所做的恶事非但没有被记者披露,甚至还在一片掌声和鲜花之中
家庭美满,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的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待他去世之后,人们在提起这位校长,都会朝着他流露出感激的上神色:
“好人呐!这可是个大好人!”
“这院长可是出了名的善人,在我们这里,他无偿帮助了好多无家可归的孩子”
反倒是那些想要披露真相,想将孩子从水火之中拯救出来的记者和老师,他们不仅倒在了追寻正义的路途之中,即便燃烧完自己的生命,但却依旧无济于事。
甚至于在篇末最后,他们还要被不知真相的群众谴责:
“不安好心!”
“只为了博取一点流量和关注,就凭空造谣污蔑我们的校长和老师?”
“这些人,真是有够垃圾.”
这极具讽刺的结尾令人深究。
当看到《熔炉》的篇末结尾: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再联想到聋哑学校校长,功成身退,那颇具讽刺意味的笑容。
顿时间,火气上涌。
没能忍住。
章鸿光院长赶忙又拿起两颗速效救心丸塞嘴里:
“这书,看得我是真难受.”
对于寻常人来说,大家在阅读《熔炉》之时,所关注的重点一定就是书里那些惨绝人寰,以至于让人根本就无法接受的剧情,让人看过一眼之后,便感觉致郁,窒息,根本就无法忘却。
可是,在文化人看来,这些黑暗剧情并非是整本书想要表达的主题。
依章鸿光院长所见,《熔炉》这本文学著作——
是非常具备现实意义的一本书。
“表面上,是在书写人性的丑恶,可实际却是通过描绘这些禽兽师生的暴行,隐喻和讽刺韩国社会的黑暗”
不论是法院和警署的勾结,又或是政府各部门的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