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历史军事 > 春回大明朝 > 第五零七章 大清,大清!

第五零七章 大清,大清!(2 / 3)

要知道大明现在轰城墙已经十二磅起步了。

而且石田三成的亲信大将岛左近被斑鸠铳击毙。

他的死对石田三成是重大损失。

实际上攻陷南原之后,倭军甚至无力迅速扩大战果,如果这时候李昖能迅速增兵支援他儿子,应该能够重建一条稳固防线。

但是……

李昖还是迫不及待地以此为借口命令李珒入朝,已经没有了对抗本钱的李珒只好入朝,但入朝后仅仅半个月就被宣布病死,他的死让前线朝鲜军战斗意志彻底崩溃。

然后开始不断投降。

全罗各地朝鲜军都是当初跟着李珒反攻的,他们父子不和与这些底层官兵没什么关系,李珒因为受新思想污染,在治理上更开明,远比李昖更得民心。虽然南原战败,但他的确事实上阻挡住了倭军,但却被李昖以这种方式弄死,那这些底层官兵谁还给李昖卖命?

投降倭军多好?

所以到这一年秋天时候,倭军就已经再次逼近汉城。

“想清楚了?”

杨丰看着他面前的李如桢。

“相国,家父愿举族入朝,只是不知相国以何相待?”

李如桢小心翼翼说道。

李成梁终究还是懂事的……

他也知道自己打不过杨丰,虽然他已经算独霸辽东,但说到底就是个盟主而已,手下那些将领,女真各部酋长,朝鲜那些地方豪强,都只是因为打不过他才臣服,一旦杨丰真出山海关,这些人不会和他齐心协力,倒是更有可能背刺。

比如舒尔哈齐。

这些年舒尔哈齐给杨丰送礼也不比给他送的少。

金台吉同样每年向杨丰贡献不断。

复州刘家全靠和天津贸易。

……

这些家伙会跟着他和杨丰拼命?

开什么玩笑?

杨丰无非也就是个分田地,可辽东田地又不值钱,因为气候问题辽东亩产低的可怜,关内除了冀东,其他各地基本上都已经做到一年两熟。哪怕顺天府也是冬小麦,然后再种一季杂粮,甚至天津,京城周围水源条件好的都开始种水稻,可辽东再怎么搞也只能种粟和春小麦。尤其是这些年在逐年变冷,产量越来越低,甚至开原一带已经畜牧化,那些土地种粮的收入还不如从关内买粮,这时候随着民兵化的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持续萎缩,再加上各地水利建设,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粮价持续下降。

京城这时候一石糙米已经降到了四钱银子。

而江南海运牛庄的米价也只有八钱银子而已。

所以辽东经济已经不靠种田。

渔业,水产加工,采矿冶铁,木材,畜牧业,尤其是畜牧业,因为各地民兵化改造后,耕牛的缺口越来越大,牛价越来越高,辽东各地养牛业越来兴旺。

分田地不重要。

既然分田地不重要,那各地那些将门豪强和杨丰就没有矛盾了。

没有矛盾为什么要跟他拼命?

他们又不是儒生,杨相国又不会对他们秋后算账,关内各地旧卫所将领们都没被秋后算账,甚至如戚家这些还成了新贵,辽东全是这样的,有什么可担心。杨丰真要出山海关,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背刺李家,然后用李家的人头向杨丰献媚,李成梁很清楚这一点。

这种情况下他最明智选择也就是投降了。

不过还是要争取个好价钱。

“令尊是乐浪郡王,我是辽东郡王,何来何以待他之说?

令尊入朝是入陛下的朝。

入朝之后他依旧是乐浪郡王,我如何有权管他?如何安排这个得皇帝陛下决定,若皇帝陛下没有旨意,他就是以乐浪郡王赋闲而已,愿意去哪里都是他自己的事,我如何有权管同样的郡王?

李家若不愿居辽东,那这大明去何处定居都行。

若不愿离开辽东就继续住着。

接下来辽东会改革,你们李家的田地按照九边其他各镇例赎买,至于做生意,开矿这些不变,就是以后按律交税而已。

奴婢看出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