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再俯身。</p>
“还有事要奏吗?”天子问道。</p>
“启禀父皇,儿臣有事要奏。”周彻出列。</p>
见是周彻,天子面色再度缓和一分:“奏来。”</p>
“廷尉府掌举国律法,不可缺主。”</p>
“廷尉正监徐岩,尽忠善任,品性贤良,可担此大任。”</p>
周彻话音即落,卢晃、魏仲文、皇甫龙庭等亦先后出列,赞同此议。</p>
而后,大宗正周崇也站了出来,道:“老臣亦认同此议。”</p>
大宗正除了皇室内部,其余政事几乎从不参与,此番竟公开表态徐岩进位廷尉卿——他在提名徐岩这未必有多少话语权,却透露出他在另一处的偏向:内心极度认同周彻!</p>
否则,他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p>
“臣亦赞同。”说话的是前番支持过周彻的左将军刘德。</p>
不少中立派眼神活络,在周彻和周崇身边徘徊。</p>
一个势头正盛的皇嗣——</p>
一个得到大宗正青睐的皇嗣——</p>
怎么看,做个好人都不亏?</p>
于是乎,出列赞同的人愈来愈多。</p>
天子面带笑意,微微点头,目光落到司徒身上。</p>
大夏官制,司徒领廷尉、太仆、大鸿胪三卿。</p>
司徒尚未语,司空王宸出列:“陛下,臣以为不妥。”</p>
一言出,殿内立静。</p>
“哦?”天子似乎很惊讶:“司空为何不准徐岩进位?”</p>
王宸反对,众人不惊讶;天子这个说法,却使场中不少大臣嘀咕:怎么听着,有点挑祸的意思在里头?</p>
王宸正色道:“公卿之位,为百官之望,非大德大望大功者不可居。”</p>
“徐正监虽忠于职守,但终究不是出身名族、未从名师、无显作流于世、无震世之功显于朝……却以而立之年、较浅资历,进九卿之位,有些拔擢过度了。”</p>
三十多岁的九卿,不是没有过,当年霍氏先祖,区区二十出头年纪,便位同三公。</p>
可对方那是什么功业?</p>
莫说二十岁,换个人来,让你多活两百岁也不行。</p>
现在的徐岩,最近业绩也是蹭蹭往上涨,但要担起震世两字,确实还有距离。</p>
而名族、名师、资历都是加分项,他恰好也没有。</p>
王宸有意拦路,但理由找的很恰当。</p>
没等周彻卢晃等人反驳,司徒杨复出列:“臣认为王公之议甚妥。”</p>
“徐岩是可造之材,但还需稍加历练,来日若有大功傍身,再谈不迟。”</p>
作为廷尉府的上司,他开口的份量可想而知。</p>
除非天子拿掉司徒换个人来干,否则司徒力挡的话,徐岩是上不去的。</p>
天子笑了:“可廷尉府不能缺府尊啊!”</p>
司徒杨复道:“臣举一人,可担此人。”</p>
“谁?”</p>
“并州茂才、太原王氏、当朝司空子、颍川鸿儒陈宗弟子、赈灾三十一郡、忠孝留名——王氏王谏!”</p>
孝廉由郡县举,茂才由州举。</p>
天下拢共十三州,地方上一年能拿到茂才名额的就只有十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