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52章 并州之解(4 / 4)

他是真的在对付周彻,还是一心为国,亦或者只是保全老二,谁又清楚呢?</p>

“多谢卢公告知。”周彻点头,走了几步,他又道:“卢公要替我盯紧。”</p>

“我会竭命尽力!”</p>

卢晃如是说着,从袖中取出一物,交到周彻手里,笑道:“殿下要的东西。”</p>

周彻打开看了一眼,大笑:“多谢卢公了!”</p>

与卢晃作别后,周彻没有第一时间回皇子府,而是去了平难将军府衙。</p>

张伯玉在此值守,案前书本堆积如山。</p>

如果不是碰上河东的天灾人祸,他或许还是个地道的读书人。</p>

其人沉迷书中,便是周彻走来,也未能察觉。</p>

“今日看的什么书?”</p>

直到周彻开口,张伯玉才反应过来,慌忙合下书见礼:“殿下……领兵之人,主要精力还是在兵书上。”</p>

“来,我给你看个好东西。”</p>

周彻从袖中取出卢晃赠物,递到张伯玉手上。</p>

他有些疑惑,茫然的将那书册打开,看过一眼后,脸色大变,噗通一下就给周彻跪下了:</p>

“伯玉何能?竟得殿下如此恩赏,愧不敢受此茂才之名!”</p>

书册中物,说珍贵也珍贵,因为那是一个茂才的名额。</p>

大夏制度,一州一年一茂才。</p>

除此之外,中枢还有三个名额:三公每人每年可以推举茂才一人。</p>

茂才,是大夏最高学历证明,没有之一,含金量远在孝廉之上。</p>

要说不值钱,他终究只是个名头。</p>

你要是给许破奴,他拿去擦屁股都嫌硬。</p>

可对张伯玉这样本是读书人、被迫落草,但依旧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内心深处还是有着极深的情愫在的。</p>

即便他没有表露出来过。</p>

但周彻敏锐的发现了。</p>

正如周彻所言,他自认为自己并无过人的才能,要想做出成绩,超越几位兄长,唯有体贴下属、笼络人心,让麾下文武愿意为自己效命。</p>

他争天下的格言,历来只有六字,从未变过——得人者,得天下。</p>

可以说,有了这个茂才身份,哪怕抛掉战功,张伯玉依旧可以一一个出色读书人的身份,迈入朝堂,光宗耀祖。</p>

这一个茂才之名,更代表着官方认可,完全洗去他作为‘贼’的历史。</p>

“一点小事,不必如此。”</p>

周彻将他扶起,才发现对方已满脸是泪。</p>

周彻微微一愣。</p>

他知道张伯玉一定会满意,未曾想竟能到这般地步。</p>

“伯玉祖上是鲁人,虽然贫苦,但历代无不以读书为荣。”</p>

“我时常在想,倘若先父泉下有知,见我落草为寇,只怕做鬼都羞。”</p>

“得此物,我有颜见先人了……”</p>

鲁人啊,那就不奇怪了,这相当于直接给山东人发个高考省状元加中枢编制了……周彻拍了拍他的肩头:“若我不死,将来能登那位,许卿鲁地故乡一县之地为君侯。”</p>

“时间还早,你去谢谢卢公吧……不,往后他算你的老师了!”</p>

“好!”</p>

张伯玉收好书册,又向周彻叩拜。</p>

拭去眼泪,快步出门。</p>

——p:一、假节钺、持节、假节说法颇多,不同时期权力大小也不同,此文架空,请以此文设定为准,勿用汉晋冲突论;</p>

二、三河骑士:即首都雒京脚下三地河南、河内、河东三处之骑士,为帝国精锐之军。</p>

三、断更只有两个原因,一是身体问题,其次就是断更太久导致的状态性卡文……诸位读者不写文不知道,像我这种入行七八年的作者,忽然断更一年余,脑力有时候会跟不上自己行文的节奏,就会导致剧情一转即卡。像前几天就写好了这章,但这两日坐在电脑面前一直删删改改没能定下来——见谅!我在逐渐找回状态,尽量把书写好,首先是为了自己能赚更多的钱,其次是呈现出更好更爽的文。</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