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段轻松的对话,杨清绫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声如同清泉,为这对情侣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温馨的色彩。</p>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清绫与秦风的爱情日益深厚,而这个宁静的村庄也开始迎来新春的热闹气息。村民们带着礼物,互相走动拜年,整个社区洋溢着欢声笑语。</p>
就在这样一个充满喜庆的正月初二,渡口出现了一位穿着鲜艳衣裳的女人。她缓缓地从牛车下来,神态高傲,仿佛是这偏远乡村中的一抹亮色。</p>
这位名叫许三姑的女人,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媒婆。她的名字早已在村民口中传颂,因为几乎所有的婚嫁大事,都能在她的精心策划下顺利完成。因此,许三姑在当地有着“许必成”的美誉,这一称号象征着她在婚姻匹配方面的神奇力量。</p>
许三姑的到来,不仅为村庄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期待,也为那些寻找另一半的村民带来了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将会穿梭于各个村落之间,为年轻男女们牵线搭桥,见证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婚姻故事。</p>
传说,经过她的牵线,就没有结不成的婚事。老妇人与王大伯一同踏上小船,向渡口进发。</p>
王大伯家中有三位儿子,皆已到适婚年龄,但村中并无合适的女子。于是,王大伯外出打听,得知了一位媒婆的盛名。</p>
怀着一丝希望,他找到了这位媒婆。</p>
可惜的是,许三姑对这片土地并不抱有好感。</p>
她在四周逛了一圈,不禁摇头叹息:“王大伯,这里可不行哦!太贫困了,现在的女孩子谁能看得上咱这里?”许三姑话毕,正欲离去。</p>
然而,王大伯岂能轻易放手?他若走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岂不是要打一辈子光棍?</p>
“三姑,你再想想吧?”王大伯将一张钞票递到媒婆手中,那是不久前秦风送给他们的选票费用,如今用作撮合婚姻之需。</p>
“不行,不行,我这许三姑的金字招牌得保全。若是收了,后岂不是成了口碑不好的媒婆?”许三姑坚决不接那张钞票。</p>
尽管她内心渴望这笔交易,但她深知,只要这金字招牌在手,她就能持续接到媒事。</p>
万一有哪家提出不中意,那就……</p>
“三姑,您大老远而来,总不能让您饿着肚子回去。来,到我家喝杯茶吧!”见状,王大伯只能另寻策略。</p>
哎呀,孩子的婚事迟迟未定,做父亲的心急如焚!</p>
第六章,喜结良缘</p>
许三姑深知言辞背后之意,她口称要去家中喝水,实则想要拖延时间。不愿空手而归,她站在船上,虽然不会划船,却也坚持让王大伯载她一程。话语间,流露出明显的不屑。</p>
双方各执己见,使尽各种手段。一方急于离开,另一方想方设法挽留。</p>
“哟,这不是王大伯吗!又来找他的三个儿子相亲了?”</p>
“正是如此,他的三位儿子都已经二十六七岁,仍未婚妻。据说,他们见到女人眼睛都会发光。”</p>
“上次啊,那个秦寡妇家,嘿!你猜怎么样,三个小伙子趴在窗户前偷视!”</p>
“都这样了,村里哪还有少女愿意嫁给他们?”</p>
“以前家里穷,他家三个儿子没钱娶媳妇,现在虽然有些积蓄,但孩子们已经长大,别人又瞧不上他们的儿子!”</p>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p>
人群越聚越多,王大伯被说得面红耳赤,不仅儿子尴尬,连他自己也难堪。农村的现实是,原本什么都没有,仅剩一个名声。</p>
一旦名声受损,他的存在似乎变得毫无意义。</p>
曾经有过一个词叫做“穷讲究”,形容那些贫穷却挑三拣四的人。</p>
确实,大王村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如果不讲究点什么,又有谁会记住这里?而从没有人指责富人挑剔,只因他们身边从不乏佳人才子。</p>
”三姑,你怎么出来了?咱们走吧,我送你回家!”王大爷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群,脸上满是尴尬。然而,三姑似乎更加兴奋了。</p>
在这个贫穷的山村里,论起贫穷,恐怕还得数你们家。你们家既然没让儿子成为光棍,那谁家的儿子会成为光棍?</p>
“嘿,老娘才不会走呢!我要看看,你们家的孩子到底名声如何!还想破坏我许必成的金字招牌?”许三姑自信地说道。在媒人的世界里,她敢自称第一,就无人敢言第二。</p>
即便是在媒人行中,看看女孩是否愿意上门,你的家中有何不妥之处?</p>
“都来了,都来说说,这合不合理?”许三姑就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瞧不起穷苦人家。</p>
“还有什么好说的?不就是这点小事吗!大家都心知肚明!”农村嘛,每家每户的日子大抵相似,一夜之间能想通一年的事。</p>
一个夜晚还好,天天晚上如此,那便是漫长的夜晚,难以入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