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脚下御史台的御史们被打的皮开肉绽、鲜血淋漓,自然在接下来的几日之中成了最近京都内外最为轰动的行文。</p>
尽管宫中将这不怎么长脸的消息压的极为严实,但大理寺子部门外的院墙之上,却是将这事儿说的清清楚楚。</p>
谁都能看得出来,如今的这位大楚皇帝就是在借着这个事儿重新强调着大理寺的权威。</p>
而更为明显的是,她再一次强调着自己对那个叫做萧辰的朝中新贵有着颇多的回护之意。</p>
御书房能进,大理寺有位,而御史当庭弹劾,事后就挨了皇帝用廷杖全的面子。</p>
萧辰,这个本来就在京都已经显得有些耀眼的名字之中不光有了读书人的内涵,更多了一层厚重的黑边。</p>
而那来自大理寺的威慑,也让绝大多数的官员都不敢正视。</p>
传闻御史被打那日,这位年轻的朝堂新贵更是在御书房中求了近一个时辰,这才乞到了皇帝停下了廷杖之刑。</p>
当时执刑的郭公公,事后也是极为随意透露出去之所以没有直接就将那几名御史杖杀在宫外,也都仰赖萧巡督大人暗中的要求。</p>
至于萧辰本人并未在明面上将这事演变成自己对御史台的人情,对外更是对宫前行刑一事保持着沉默。</p>
也正是这样的态度,反倒让他在京中获得了不少的理解与支持。</p>
毕竟,是他自己所请这才保留了那几名御史的姓名。</p>
此举也让原本就打心里站在他这一方的京都仕子和太学学生认定,自己在这件事上并没有支持错人。</p>
庆国的坊间百姓从一开始就觉得,这重新被启用的大理寺不过是皇帝养的一条狗。</p>
而直到这件事情过后,借着萧辰那在京中越发响亮的名声,人们才开始正视这个藏在暗处的权力组织。</p>
不说对大理寺,起码是对子部的形象也开始扭转。</p>
贪腐与廉洁之中并非不是没有缓冲的可能,而在这大相径庭的两方之中,也被容许有这么一股沉默的灰色。</p>
在大楚之中,这灰色便是大理寺。</p>
……</p>
后宫深处的养心殿中,一直在宫中深居简出的太后张娴雅像个少女办打了个哈欠,眼眸微微一转说道:</p>
“这女娃娃养出来的小家伙,倒真有些手段。”</p>
他身边的宫女苦笑道:“这位可不是一般人,能游走宫内宫外,手不沾血的查出您在京中的那条线,心思怕是要比寻常人精细了不知多少。”</p>
张太后叹了口气,从锦榻上缓缓坐正身子,华贵宫袍之下露出一大片背颈,如同天鹅一般白皙纤长。</p>
“皇帝都将大理寺给了他,能查出这些倒也并不稀奇。”</p>
她冷笑一声,说道:“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要容他大动干戈,皇帝这是真当哀家不会对他动手?”</p>
宫女闻言更是恭敬无比的佝身低头,柔声道:“奴婢也不知道陛下是如何想的,但也能看得出那位萧巡督绝对是个不肯吃亏的主。”</p>
“这次御史台的御史集体弹劾,本就是为了您为了提醒陛下有些事情不能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