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威宏这可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一个。</p>
刚来的宫家和教授组,都有人指着宫家和骂过,没能力抢个鸡毛的手术啊?</p>
我是奔着方教授来的,你瞎掺和什么?</p>
谈话了,签字了,同意了。</p>
但也还是骂。</p>
“那倒也没有很多,疗养院里的病人,疗养院负责秩序,在来之前,就已经谈好一切后果由疗养院负责了。”</p>
“临床团队只需要负责精细化治疗即可,后续的麻烦等,都是疗养院的行政部门负责处理的。”</p>
“倒是没有什么冲突出现。”方子业摇了摇头。</p>
“这些人,怎么只想着和别人比,就只和自己的术前术后比不好么?”方子业格外头疼。</p>
倒不是说他的手术失败了,其实成功了,不可能没有改善就出手术室。</p>
但是呢,术前可能大家的情况一样,术后的恢复情况不同。</p>
方子业主刀的手术,会比其他人主刀的手术质量要好一些。</p>
如果不较真的患者,有这样的提升就觉得非常满意了,就怕遇到那种较真,甚至相互比较的‘老流氓’!</p>
也不知道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有这么强的好胜心,仿佛拉一堆屎都要比谁堆得更高似的。</p>
科室里的那个病人之所以骂袁威宏,就是因为他和自己的“病友”比谁走得快,他输了。</p>
别人骂怂卵蛋,老了就怕痛不敢练了。</p>
老人就偷偷的练啊,那科室里的人看到了肯定就进行阻止啊,而且给老人解释,每个人都是个性化的,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锻炼。</p>
老人不肯,所以值班医生就叫了秦葛罗去解释,说他的情况不一样,锻炼得要慢一点,也坦然了术后的康复效果肯定不如其他人。</p>
老人就发毛了,问清楚他主刀的人是袁威宏,给自己朋友主刀的人是方子业后,就开始发脾气……</p>
李源培道:“所以啊,我们医院还是层次太低了,根本就压不住这种患者发脾气。”</p>
“以后啊,这种层次病人,还是少收的好。”</p>
“你看看前天,我们虽然出来开会了,但谢晋元副教授还是被叫了过去,听说副院长和院长都过去出面解释了。”</p>
“晚上十二点多,袁老师也回去当面解释了。”</p>
“但周末其实还在吵。”</p>
“这样吵下去,以后子业你的工作只会越来越忙,如果所有人都点名要你主刀的话,那我们科室就正常运营不下去了。”李源培道。</p>
李源培也知道方子业的实力比其他几位教授都好,但方子业毕竟只是一个人啊,他一个人一天可以做多少台手术?</p>
术前都告诉过住院患者主刀医师会是谁,如果不愿意的话,可以走。</p>
但这种人,术前告知了也没卵用。</p>
只要遇到几个,就会影响一大批患者的心情,在科室里讨论,我们以后主刀的人还不是方子业,那要怎么办啊?</p>
反正都住进来了,要不就等着吧……</p>
科室里的手术量会急剧下降,周转率更是根本转不动。</p>
让一些愿意接受不是超级顶尖效果,但也愿意自己生活质量改善很多的其他患者住不进来。</p>
“这种事情我不太好出面,毕竟我当时没有主刀是既定的事实。”</p>
“而且,我也不能在我主刀的时候,故意降低手术质量,以平衡科室里的流言蜚语。”</p>
李源培道:“那是自然。”</p>
“治疗过程中,所有人都是尽力而为,没有人愿意给自己身上揽一个没出力的标签的。”</p>
“只是苦了袁老师。”</p>
“连自己的学生都比不过,这句话真的很伤人。”</p>
“虽然我听值班医生说,当时袁老师还是笑着陪患者及家属说话的,但看得出来,他真的很难受。”</p>
总结起来,这个现象就是‘不患寡,但患不均!’</p>
“所以说,疗养院里的单医疗组挺好的。”</p>
“就没有横向对比了。”方子业道。</p>
在疗养院里的时候,就只有方子业一个创伤外科组,所有的手术都是方子业亲自主刀的!</p>
就算是有人要练手,方子业也上了。</p>
可在中南医院,方子业不可能上所有人的手术,甚至宫家和教授组和彭隆教授组的病人,方子业连碰都没碰过。</p>
这样就存在了横向对比——</p>
方子业只要是参与了,就算是有功能差异,也还可以用方子业已经尽力了来解释,你就是这样。</p>
但同一个专科不同组,你这样的搪塞没有用的。</p>
李源培主要说的,其实也不是袁威宏的事情。</p>
而是彭隆副教授以及宫家和教授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尴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