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影响骑和步兵通行,但是对辎重和火炮的运输影响非常大。</p>
好在有浑河这条河流可以利用。</p>
明军只需要准备一些平底货船,便可以运输辎重以及火炮。</p>
但问题又接踵而至。</p>
明军作战十分依赖火炮。</p>
如果不让火炮随军而行,那么就要在作战前把火炮从船上运到岸上。</p>
首先这不符合打仗的常识。</p>
其次,装卸火炮时需要找到合适的地点(水深的岸边)当做临时码头。</p>
要知道当时的河道都是纯天然的。</p>
临时找到适合当码头的地方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p>
所以,明军只能随军携带火炮行进。</p>
若想在崇山峻岭中携带火炮前行,不但影响行军速度,在选择行军路线时也有诸多限制。</p>
如果建奴在一个地势高且地形狭窄的地方攻阻击明军。</p>
明军火炮和兵力上的优势都将被抵消。</p>
双方一旦陷入僵持的局面,最先无法承受的反而是平辽大军内部。</p>
因为明军的优势太大了。</p>
僵持的时间越久,明军士气越低迷。</p>
王永吉身为平辽总督,当然知道这些弊端。</p>
所以他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优化。</p>
在平辽大军出兵之前,派遣水师从朝鲜登陆。</p>
如果建奴支援朝鲜,那么必然要分兵。</p>
平辽大军则趁时出兵。</p>
就算出现了僵持的局面,平辽大军也可以用车轮战的方式使敌军陷入疲惫之中,打破僵局。</p>
另外。</p>
无数小道消息,锦衣卫情报以及朝鲜人的密函显示,建奴正在通过朝鲜走私物资。</p>
位置就在海州港。</p>
拿下朝鲜不但让建奴少了一个盟友,还能摧毁建奴的走私通道。</p>
既打击了建奴的士气,又对建奴进行了经济封锁。</p>
可谓一举两得。</p>
怕就怕建奴不分兵。</p>
收复朝鲜后,明军还是要面对要不要分兵的问题。</p>
王永吉第二个方案是分兵出击。</p>
第一路兵马从沈阳出发,经抚顺,抚顺关,萨尔浒后直取赫图阿拉。</p>
第二路兵马从辽阳出发,沿着太子河抵达清河堡,穿过鸦鹘关便是赫图阿拉。</p>
第三路兵马有两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