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二八八章 最后的闹剧(十四)

第二八八章 最后的闹剧(十四)(2 / 4)

因为哔哔这些,卵用没有。

无形之手会让他们自发地往土地、往高利贷上跑。

既然哔哔没有用,那么,是不是可以想个办法,不准他们往回报率最高的土地和高利贷上跑呢?

利用行政命令、国家调控、行政政策等,限制他们呢?

也即,以国家机器,筑造一个堤坝,把“最低”的地方围起来。这样,即便水往低处流是自然法则,那么因为这道堤坝,水也没办法流到最低的地方了?

其实,说白了。

《管子》那一套——以利诱之。若方向不是朝廷想要的方向,那就想办法调控,让以利诱之的方向,是朝廷希望的那个方向。

简单来说,重工业,包括铁路、冶铁、化工等等这些,投资大、见效慢、回报小,资本不爱往这跑,至少现在不爱往这跑。

那咋办呢?

以大顺这个封建王朝存在的前提下,无非三个办法。

第一个,朝廷,来当全世界最大的资本的拥有者。

什么他妈的无形之手、什么他们的水往低处流,吊毛,资本在我手里掌控着,我让它往哪流就往哪流。

但问题是,其一,大顺吊毛不是。大唐还能搞搞均田制,因为大唐手里还捏有极多的“国有土地”这个资产,大顺有个毛?一年靠那点农业税,去了养兵、赈灾、官员俸禄,剩几个子啊?没有资产,怎么配做全世界最大的资本的拥有者?

其二,大顺假设要真有这个本事,那事情倒是简单了。北美、澳洲、尹犁、黑龙江,少说还有几十亿亩的耕地。

既有这等资本,那实学的激进派那一套,不就玩得转了?

花上二十年时间大移民,保证人均土地拥有量达到30亩。

国内市场有了。

人地矛盾减轻了。

粮食有了。

小农也有余钱买布了。

工商业随着国内市场扩大,也就发展起来了。

那还愁什么?

这不关键是没这个能力吗?

第二个,想办法为大工业保驾护航。

以暴力机关,来对任何阻碍工业盈利的力量,碾碎。

这个,也够呛。

因为,照着正常路线,肯定是先轻后重。

大顺这情况,你搞轻工业,那肯定就是与民争利。

与民争利。

这四个字,其妙无穷。

关键就在“民”,到底是啥玩意儿,谁是民。

当初,桑弘羊和贤良文学辩论的时候,就扯过这个与民争利的问题。

贤良文学说,中央要啥的铸币权啊?不如把铸币权交给自由市场,交给地方豪强。这玩意儿有啥难度吗?谁还不会铸钱啊?你这样,铸币交给市场,这不就好了吗?

中央要铸币权,那就是与民争利。

贤良文学说,中央要啥盐铁专营啊?不如把盐铁这些玩意儿,交给地方豪强。

中央要盐铁,那就是与民争利。

显然,这里与民争利的“民”,那一般人理解的“民”,肯定就不是一回事。

但大顺不一样。

比如说,大顺在松苏,依靠印度的棉纱,搞纺织大企业。

那肯定会把湖北的纺织业冲死。

而湖北那些干纺织的,也就是靠着湖北本地的市场、靠着川盐入楚的契机,老娘们儿纺点纱线、织点棉布,挣几个稀饭钱、买点盐、换点钱交货币税、给姑娘买个红头绳。

那你说这是不是民?是不是与民争利?

你固然说,这些人,生产力落后,是要被历史的滚滚车轮碾过去的。

但问题是,他们是人。是有自我意识的,是知道“死则举大名耳”的。

他们面对历史车轮的时候,不是自觉地在那一琢磨:哎呀,我不进步啊,那我活该被历史车轮碾死。于是闭目待死,等着车轮碾过的时候,还要大笑三声“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二婚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边军悍卒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综清穿:绿茶攻略中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