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1章</p>
朱谨是家里最大的孩子,虽然识字不多,但文化程度不高,和老爹一起在热气球营里努力学习。</p>
“爹,大哥,你们放心,什么小吏啊,作坊啊,说实话,我对这些都没有什么兴趣,我只想一辈子呆在书院里,如果毕业之后能留下来当个教书先生就更好了。”</p>
同为格物学院学生的朱慎和朱言,不知是否因为朱三福经常弄热气球,他们对于天气的变化,都有一种强烈的兴趣。</p>
为什么越高越冷?</p>
为什么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地方,温度会有这么大的差别?</p>
是不是真的如燕王所言,南北两个球气候截然相反?</p>
这些问题,他们都想知道。</p>
如今,书院船队要出海考察,他们兄弟二人自然也报名了。</p>
“这倒是个好主意,反正,跟着燕王,绝对不会错的。不过,我听说,海上风浪很大,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p>
儿行千里母担忧。</p>
朱三福的妻子早逝,三个儿子都是他一手带大的,现在又要出海,说不担心那是骗人的。</p>
朱言看着朱三福的样子,不由说着:“爹,你放心,这次出海,我们这些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捕鱼队水手。而且一路向南,沿途都是补给点,也不是什么大事。”</p>
“爹,哥,我们该上船了,你要照顾好自己!”</p>
朱慎看着站在甲板上的李关谦,已经开始催促众人,就迫不及待的想要上船了。</p>
其他正在和家人道别的学生们,也陆陆续续登上了船。</p>
渭水码头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p>
......</p>
与此同时,蒲罗中依旧是艳阳高照,热浪滚滚。</p>
“萧兄,蒲罗中是不是就在这里?”</p>
一艘大船缓缓驶向蒲罗中的港口,崔枢、萧胡两人站在甲板上,看着逐渐靠近的港口,好奇地打量着这热闹的景象。</p>
“崔兄,燕王好大的手笔,居然能在万里之外建城。”</p>
虽然比不上长安城,也比不上广州城,但萧胡在南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对占城和林邑的其他国家都有很深的了解。</p>
他知道,在蒲罗中建造一座这样的城池,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p>
“当初在广州时,那个周大福说只要往蒲罗中运各种农具,水泥,煤藕,捕渔队自然会以高价收购,看来,他们宁可拿出一部分利润,也要建城。”</p>
萧胡、崔枢率领的船队,是萧家与崔家共同组建的平安贸易船队,在大唐下南洋的船队中,也是仅次于捕鱼队的存在。</p>
原本平安贸易船队离开杭州,带着瓷器,丝绸,还有其他一些大唐的特产,跟随着捕鱼队一路南下。</p>
到了广州后,周大福主动提出要去广州买一些丝绸瓷器,然后在蒲罗中换更值钱的东西。</p>
这萧胡胆子倒是不小,还真敢这么干。</p>
要知道,如果周大福说的是假话,在蒲罗中没有香料,那他们绝对会赔个精光。</p>
不过,既然捕渔队愿意把船队送到南洋去,萧胡觉得没必要再坑他一把。</p>
这也是他敢这么做的原因。</p>
至于萧锴和崔庆的意见,那就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了。</p>
蒲罗中的码头并不是很热闹,几艘平安贸易的船很快就停在了码头上。</p>
“萧船长好胆气!”</p>
当然,周大福也知道了这支船队的到来。</p>
平安贸易的船队虽然跟着他,却比他晚到了两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