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p>
人群里有人附和:“说的不错。”</p>
严逸继续道:</p>
“隔壁几个县城,因为干旱,农作物大面积减产。”</p>
“这种情况下,粮价必然暴涨,但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吃不起粮。”</p>
“这时,官府出面,开仓放粮,同时打压粮价,想让粮食价格回落。”</p>
“但是那些粮店、富商们却把粮都屯了起来,闭门谢客,粮食供应也就断了。”</p>
“如此一来,百姓们更吃不起粮。”</p>
“没有了粮食,便只能等朝廷救济,然而朝廷的粮食也坚持不了多久,眼瞅着就要断粮了。”</p>
“所以大家听说咱们县施粥,才有大量流民到了咱们县城。”</p>
“是也不是?”</p>
严逸今天在石庐县闲逛的时候,已经将这件事打听清楚了,基本是这么个情况。</p>
如今他一问,也是再确认一下情况。</p>
李兴安不屑的问:“你说的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情况,怎么,这也能算解决办法?”</p>
严逸负手而立,成竹在胸:“别急,解决办法我这就说,不过在说之前......”</p>
严逸扬了扬手里的告示:“若我说的办法管用,告示里提的五十两银子和十匹布,当做何?”</p>
李兴安气笑了。</p>
“区区五十两而已,我李某人出了,不过,你也得有本事拿到手才行!”</p>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p>
严逸计谋得逞。</p>
他可不能因为赌气,平白把这些钱丢了。</p>
小孩子才做选择。</p>
而他,出气,挣钱,他都要!</p>
“解决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由隔壁受灾县的官府出面,抬高粮价。”</p>
严逸话落,周围一片寂静。</p>
让官府出面,抬高粮价?</p>
严逸莫不是脑子有病吧?</p>
粮食涨价了,灾民不是更吃不起粮了?</p>
李兴安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没办法就说没办法,真给我们读书人丢人。”</p>
一句话,就把严逸放在了所有读书人的对立面。</p>
“我当你有多大本事,抬高粮价?呵呵,你都不如直接去受灾县城,挨家挨户去求那些粮商放粮。”</p>
李兴安话音刚落,周围众人便纷纷笑话出声:</p>
“我就说他是哗众取宠吧!”</p>
“怎么有这种人啊,真是我们读书人里的蛀虫。”</p>
“话说他师从何人?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他?”</p>
人群里有几个气度不凡的人,也纷纷摇头:</p>
“苏夫子,你看看现在的读书人,哎......咱们还是回吧,在这里也是浪费时间啊。”说话的是县城主簿,姓王。</p>
“是呢,你看看,我刚才就说这年轻人信不过。”</p>
“有这时间,咱们再想想其他办法吧。”</p>
被称作苏夫子的人,是石庐县有名的教书先生:苏西坡。</p>
不是因为他教书有多好,而是因为他的学生,三教九流,什么都有。</p>
他坚信,有教无类。</p>
当然,他这种异类的做法,很是被其他教书先生瞧不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