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p>
说到后面,卫文濯俊颜黯淡,神色也渐渐变得落寞。</p>
也正是这一句话,把车舆里暗稠到腻人的暧昧打破,一时间,气氛都变得有些压抑。</p>
章氏放下铜镜,淡淡一笑,道:“想你母亲了啊,要不回渠县看看?我应当会在侯府过年,你也不方便再陪着了。”</p>
这可把卫文濯震住了。</p>
他好不容易从渠县出来,为了凑齐来上京的花销,暗里把通房丫鬟,连着她肚子里的种,一道卖给远村一个跛脚又子嗣有碍的鳏夫,卖得八两银子,方来到上京。</p>
让他回去?</p>
那是不可能。</p>
连忙蜷着身子,学着青楼楚馆里的做派,缩在章氏的脚边,惶恐道歉,“婶婶莫要生气,是侄儿不识好歹,伤了婶婶的心。”</p>
“侄儿尚年轻,不懂事,还盼着婶婶多加调教。若侄儿哪里错了,哪里又惹婶婶生气了,还望婶婶能指出来。”</p>
“千万莫要藏着不说,侄儿愚钝,又少了几分眼力见儿,唯有婶婶说出来,侄儿才知晓自个哪儿错了,哪儿需得好生改正。”</p>
这还差不多。</p>
章氏满意了。</p>
养个小家伙,哦,古代称之为面首,图的不就是自个一个开心、快活吗?</p>
既是面首,首要一宗得乖巧、听话,处处以她为尊才对。</p>
......</p>
彼时,碧竹已回了卫姮。</p>
因怡姐儿在,碧竹没有多说什么。</p>
倒是怡姐儿更加自责,“伯母,姮姐姐,真不必为了我耽搁路程,不就是伤了骨头,不碍事,我还能忍。”</p>
忍忍就不疼了。</p>
谢氏轻地抚了抚怡姐儿的长头,太过乖巧、老实的孩子,最是吃亏了。</p>
“怡姐儿,你在记住并非所有的退让,都会得到他人的善意。有时候过于退让,只会让欺负你的人更加得寸进尺。”</p>
怡姐儿听到鼻头发酸。</p>
不让还能怎么办?</p>
无人为她遮风挡雨,只能靠着自己,捡起一块瓦片,边退边挡挡外头的风雨。</p>
不为自己,也得为姨娘着想。</p>
她不想姨娘担心啊。</p>
忍一时只要能风平浪静,足矣。</p>
“七伯母,怡儿记下了。”</p>
记住七伯母待她的好,越是待她好,她越不能给七伯母添麻烦啊。</p>
谢氏闻言,便知怡姐儿并没有听进去。</p>
唉。</p>
也能理解。</p>
无人庇护的孩子,在跌跌撞撞间,用自己的方式艰难求生存。</p>
苦了怡姐儿了。</p>
“既是记住了,你便告诉伯母,为何会摔下马车?音姐儿的解释,伯母并不相信。”</p>
说罢,又把怡姐儿换下来的脏衣裳展开,“此处的痕迹,应该不是你自个踹上去的吧。”</p>
衣裳上,蓦然留有一个小小的鞋印。</p>
怡姐儿看了一眼后,便飞快挪开视线。</p>
手指不安地搅着裙角,低垂的纤浓眼睫轻轻颤着,无声地回避谢氏的询问。</p>